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
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朱熹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第一句:“长官定笑归来晚”
  • 诗句描述了一位长官在阅读完南康的图经后,感到有趣或有所感悟,从而发出“定笑”之声。这里的“定笑”可能表示长官对图经内容的满意或认可。
  • “归来晚”则表明这位长官在阅读之后,觉得时间过得较慢,可能是因为图经的内容吸引了他,让他不想早些离开。
  • 第二句:“中允应嫌去却回”
  • “中允”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官职或者职位的代称,而“嫌弃”则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情感色彩,可能是指中允对这个职位或其工作内容持有某种保留意见。
  • “去却回”则可能意味着这位中允对返回原职或继续当前职务的态度有些犹豫或迟疑。
  • 第三句:“惟有山人莫相笑”
  • 这句话似乎在说,只有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不会嘲笑那些选择还俗做官的人。这里的“山人”指的是隐士或高洁之士,他们通常不参与世俗的政治活动。
  • “莫相笑”则表达了对这些隐者的理解与尊重,暗示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和隐士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判断。
  • 第四句:“也曾还俗做官来”
  • 这句诗似乎是在呼应前两句,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尽管有人对此持保留态度,但作者本人也曾选择回归世俗生活,成为官员。
  • 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生活选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坚持。

朱熹的这首诗通过对官员和隐士的不同态度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从文归隐与从政两种生活方式的看法和评价。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