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廌山常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注释】

廌山:山名,在今山东诸城东南。獬豸: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能辨别曲直,常用来比喻正直的人。草庐:简陋的茅屋。三第:三次中举。世间无:世上没有。门前獬豸山常在:门前的獬豸石像依旧存在。只恐儿孙不读书:恐怕子孙后代不能读书。

鉴赏:

此诗首句“三十年来宿草庐”,点出诗人的身世和志向。他出身寒微,自少刻苦读书,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二句“五年三第世间无”表明诗人经过十年苦读终于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三句“门前獬豸山常在”写诗人在乡里很有声望,但因家境贫穷,无法为儿子建房娶妻,只好将家安在山上。“只恐儿孙不读书”一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主题句,诗人以犀利的目光洞察社会现实,揭露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悲剧命运和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