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灵祠近水滨,聚鱼石上跃金鳞。
林凹路入桃源近,时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
芹溪:指长汀县城北的芹江。九曲:这里指长汀县境内的多处水道,其中以“芹溪”最为著名。灵祠:即灵祠庙,位于长汀城南,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而建。杜甫曾自号少陵野老。七曲灵祠在城北郊之芹溪上,为纪念杜甫而建。杜甫有诗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摇花”,此景当为杜甫游历时所见,故有此名。聚鱼石:聚鱼石在县城南郊,传说晋太康二年(281年),谢灵运登此峰,望见芹溪如练,遂命人将溪水引至此地,并筑坝蓄之,使溪水环绕,形似聚鱼池而得名,今已废。金鳞:金色的鱼鳞。跃:跳跃。林凹:树林中的空地。桃源: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境界,后人因以“桃源”指世外桃源。渔郎:渔夫。问津:询问渡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图。首句写近水的灵祠,次句写灵祠附近的聚鱼石,三句写灵祠附近幽静的林间小道,末句写渔郎在林间小道上来来往往,不时停下来询问渡口。诗虽短小,却写得曲折婉转,饶有情趣。
首句先写“七曲灵祠近水滨”。灵祠,是指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祠堂。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漂泊流离,晚年寄居在江西一带,死后被追谥为“少陵野老”,他的故乡在河南巩县。杜甫一生酷爱山水,他游历过不少地方,但最喜爱的地方是江西。这首诗就是他在江西时写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七曲灵祠就靠近水边,也就是靠近美丽的汀江。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写灵祠附近的聚鱼石。聚鱼石在县城南郊,相传晋太康二年(281年),谢灵运登上这个山峰,看到汀江如练,十分美丽,于是命人把江水引入这个石头周围,形成聚鱼池,让江水环绕着石头流淌,仿佛是一个聚鱼池。第三句再写灵祠附近的林间小道。林间小道,指的是从县城南郊到灵祠之间通往灵祠庙的路上,两旁种满了树木,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林间小道通向哪里呢?那就是通向桃花源的路。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理想境界,后来被用来比喻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第四句描写渔郎来来往往的情况,渔郎是泛指那些打鱼的人,他们常在这条林间小道上来来回回,不时停下来询问渡口。
这首诗虽然很短小,但是写得曲折婉转、饶有情趣。它通过写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通过写人来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