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寻两林间,清波贯华屋。
莲社有遗踪,草堂非旧筑。
修廊馀故刻,好丑杂珉玉。
亦复记经行,深惭后人读。

山北纪行十二章

《山北纪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所作的组诗。本组诗共十二首,每首都有四句七言,共八句,故名“十二章”。此为其中第十二章。此诗写于李白离别长安之后。

深寻两林间,清波贯华屋。

莲社有遗踪,草堂非旧筑。

修廊馀故刻,好丑杂珉玉。

亦复记经行,深惭后人读。

【注释】

  1. 深寻:深深地寻找。
  2. 两林:指山林。
  3. 清波:清澈的波浪。
  4. 贯:贯穿,穿过。
  5. 华屋:华丽的房屋。
  6. 莲社:即莲社寺,建于隋朝开皇九年,唐贞观二年改为大慈恩寺,开元二十二年改名兴教寺,天宝三年改为净土寺。
  7. 遗踪:遗迹。
  8. 草堂:指杜甫的茅屋。
  9. 修廊:长廊。
  10. 好丑:美好和丑陋。
  11. 杂珉(mín)玉:混杂的玉石。
  12. 深惭:深深感到惭愧。
    【赏析】
    《山北纪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时所作的一组七绝,共十二首,每首都有四句七言,共八句,故名“十二章”,这是其中的第十二章。此篇写于李白离别长安之后的游历时。
    第一句写自己到长安后,到处寻觅着名的古迹,终于找到一座莲社寺,寺中还有着名高僧法海的遗迹。“莲社”是指唐朝初年的佛教高僧玄奘法师主持修建的寺庙,法海是这个寺庙里的僧人,他在公元六五一年圆寂,所以这里所说的“遗踪”,就是指他的遗迹。第二句写在莲社寺游览时,发现草堂不是旧地,而是由杜甫所建。杜甫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在这里作了很多诗,现在已看不到了,只有石碑还保存着当年的痕迹。第三句写自己走到长廊里,看到走廊上还留有前人的题字,这些字虽然已经模糊了,但还可以看出当时雕刻的人是谁,以及雕刻时的态度、风格如何。第四句说自己又看到了一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这些物品有的好看,有的难看,混杂在一起真是美不胜收。最后一句说:自己虽然看到了很多美好的景物,但总觉得很惭愧,因为这些东西是后人看到的,如果自己没有留下东西,后人就无法看到它们了。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后世子孙的期望。这首诗写得很平实,但感情却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