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注释】

升山:指福建的武夷山。贤沙:指福建的九曲溪。松桧阴中一境赊:意即“松荫之下,风景幽静”。自愧簪缨(zānyīnɡ)趋仕路:意即“自叹为官者之身份低下而奔走仕途。”翻怜泉石属僧家:意即“更羡慕和尚在泉石间修行。”寻穷:寻觅尽。越国:泛指福建一带。闽封:闽地的山川草木。凭熊:指宋理宗皇帝。红旌:指朝廷的旌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咏武夷胜景的作品,作者借游武夷而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和对佛教禅门的敬仰。

首句写武夷胜景。武夷山,在福建省崇安县西北。山高插霄,峰峦重叠,水碧如玉,云雾缭绕,景色极为秀丽。诗人登上武夷后,游览至九曲溪时,便感到十分惬意。第二句以“松桧阴中一境赊”来表现九曲溪的风光旖旎,景色优美宜人。“松桧阴中”,说明此地有松柏苍翠;“一境赊”,表明此地景物幽深。第三句点出自己因厌倦仕途而退隐山林。“簪缨”、“泉石”都是官场用语。诗人自谦为官者的地位卑贱,不如僧人清高脱俗。第四句说诗人想探寻仙家踪迹,领略山水之美。第五句写诗人看到闽地山川草木繁茂,景色秀美,心中十分欢喜,认为闽地真可谓物华天宝。第六句写诗人有幸随皇帝巡视南方,并受到礼遇。第七句写诗人回到故乡,乘着皇帝的旌旗,带着满腔的豪情逸兴,驾着红彩飘扬的旗帜返回家乡。最后两句用典,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比喻自己不忘报国之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