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瑞堂前香燕凝,诗书一脉浸人心。
韬峰不露全牛解,振鬣长嘶万马喑。
诸县屡丰公事少,期年未及去思深。
减租除粟兴三学,人口如碑咏到今。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改革政治、兴学重教而闻名于世。

诗句释义:

  1. “三瑞堂前香燕凝”:三瑞堂是范仲淹的住所,香燕指的是燕子,燕子在三瑞堂前停留,可能意味着他的政令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2. “诗书一脉浸人心”:范仲淹提倡读书明理,认为诗书能够浸润人的心灵。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重视。
  3. “韬峰不露全牛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范仲淹在政治上的韬略和智慧,如同隐藏在山峰之中的一只完整的牛,让人难以一眼看穿。
  4. “振鬣长嘶万马喑”:振鬣是指扬鬃,长嘶则表示声音洪亮,万马喑则是形容声势浩大。这句话可能是形容他的政治影响力之大。
  5. “诸县屡丰公事少”:诸县屡次丰收,但公事却很少。这句话反映了他治理下的繁荣景象。
  6. “期年未及去思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但他对这里的思念仍然很深。可能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
  7. “减租除粟兴三学”:减租指减轻地租,除粟指免除赋税,兴三学则是指创办学校。这句话可能表示他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普及教育。
  8. “人口如碑咏到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口数量像一块石碑一样被刻在了历史上。这可能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之情。

译文:
三瑞堂前香燕凝,诗书一脉浸人心。
韬峰不露全牛解,振鬣长嘶万马喑。
诸县屡丰公事少,期年未及去思深。
减租除粟兴三学,人口如碑咏到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范仲淹治理下的繁荣景象,以及他对教育和民生的关注,展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自豪和对国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