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芳卷地还春去,谁送洛花供眼青。
沉香亭北真一梦,今见宗支亦典刑。
下面是对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的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
- 诗句解读:
- “馀芳卷地还春去”:这里的“馀芳”指的是牡丹花的芬芳,它随着春风席卷大地。”还春去”则表达了春天过去,牡丹花也随之凋零的遗憾情绪。
- “谁送洛花供眼青”:洛花,可能是指洛阳的牡丹,这里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洛阳牡丹的怀念和渴望。
- “沉香亭北真一梦”:沉香亭是古代文人雅士赏花的地方,诗人在这里仿佛回到了过去,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真一梦”则暗示了这一切如同梦境般虚幻,充满了不舍。
- “今见宗支亦典刑”:这里的“宗支”可能指牡丹的花枝,而“典刑”则意味着规范和法度。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牡丹花的珍视,以及希望其能够长久传承下去的美好愿望。
- 译文对照:
- “夜半秉烛看牡丹”:在深夜时分,我独自点燃蜡烛欣赏牡丹。
- “花期将尽心难平”:因为花朵即将凋谢,我的心无法平静下来。
- “洛阳牡丹最娇娆”:洛阳的牡丹最为娇美迷人。
- “沉香亭北梦已空”:沉香亭以北,梦中的景象已经消失。
- “今日重游忆昔时”: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 注释说明:
- “余芳”:指牡丹花留下的芳香。
- “卷地”:形容芳香四溢,弥漫四周。
- “还春去”:春天过去,牡丹花也随着凋零。
- “洛花”:洛阳的牡丹花,可能是诗人对家乡的一种怀念。
- “真一梦”:诗人在这里用“真一梦”来形容这一切如同梦一般虚幻,充满了不舍和遗憾。
- “宗支”:牡丹的花枝,暗喻为牡丹的后代或子孙。
- “典刑”:规范和法度,这里用来表达对牡丹花的珍视和期望其能够长久传承下去的美好愿望。
- 赏析讨论:
- 这首诗是白居易借写夜晚秉烛赏花,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表现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 全诗以“馀芳”开篇,点明主题。随后,通过“谁送洛花供眼青”、“沉香亭北真一梦”等句子,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牡丹花比作“洛花”,将沉香亭比作梦境中的场所。
诗人以“今日重游忆昔时”收尾,表达了他对牡丹花深深的眷恋和怀念。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牡丹花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