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女儿白如玉,花底纱窗傍溪渌。
玉箫春暖贴朱唇,故作阳春断肠曲。
扁舟掠水去如飞,不见嫣然一笑时。
回首江城只孤塔,向来一念复因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吴江曲》。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注释并赏析。
吴江曲 - 诗题
吴江:指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这里特指吴江县。
女儿:指的是女子。
白如玉:形容女子皮肤白皙如同玉石一样。
花底纱窗傍溪渌:在鲜花盛开的花丛中,女子靠在窗边,窗外是清澈见底的小溪。
玉箫春暖贴朱唇,故作阳春断肠曲:用玉箫吹奏春天温暖的乐曲,女子故意将唇色染红,唱出一首令人心碎的曲子。
扁舟掠水去如飞,不见嫣然一笑时:船儿轻快地划过水面,仿佛飞一般,但却没有看到女子嫣然一笑的时候。
回首江城只孤塔,向来一念复因谁:回头望向远方的江城,只剩下一座孤独的灯塔。诗人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念头,这些念头又是由谁来引导的呢?
译文:
吴江的女子如白玉般洁白无瑕,在花朵丛中倚着窗边的纱窗,窗外是碧绿的小溪。她用玉箫吹奏春天温暖而柔和的曲子,故意将双唇涂得红润如花。船儿轻盈地划过水面,似乎要飞起来一般,却没能见到她嫣然一笑的样子。回望着江城,只有一座孤独的灯塔矗立在那里。曾经有过的念头,究竟是由谁来引导的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春日里倚窗而立,吹箫弄笛的场景。诗中的“吴江”指的是苏州,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的女性被赋予了纯洁美好的形象。女子的肤色被比作“白如玉”,突出了她的清纯和美丽。
诗中的“花底纱窗傍溪渌”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春日景象,女子依着窗边,窗外是流淌的小溪,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接下来的诗句“玉箫春暖贴朱唇,故作阳春断肠曲”通过音乐和妆容的描述,表现了女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她的嘴唇被染成了红色,仿佛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
船儿轻快地划过水面,“不见嫣然一笑时”,意味着女子的美丽和喜悦并未能被他人察觉,她的欢乐时刻总是转瞬即逝。
最后两句“回首江城只孤塔,向来一念复因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无奈和迷茫。他只能看着远处的孤塔,心中涌起对往事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深刻的思考。
白居易的《吴江曲》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雅脱俗的美。诗中的情感细腻而深沉,语言优美而含蓄,是唐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