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一寸心,独立无攀缘。
兀兀不自聊,愔愔谁与宣。
时有素心人,一枰奉周旋。
得隽非至数,三捷亦偶然。
危思寄方罫,积威下虚弦。
骄矜不须臾,奔北已可怜。
志士珍短景,顾谓璧可捐。
圣门未及藩,远道要着鞭。
缅想运甓翁,操具投长川。
自强圣所臧,怀哉抚韦编。
【注释】
投老一:指年事已高。投,弃掷。老,老年。心:心意、志趣。
兀兀: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不自聊:自己也不感到寂寞。愔愔:寂静无声的样子。谁与宣:谁来与我交谈。
素心人:纯洁善良的人。一枰(pīn皮巾):棋盘。奉周旋:招待。
得隽(jùn俊)非至数:中状元并不是偶然的。得隽:中状元。至数:必然之数。
方罫(fāng yú方木):方形的琴弦。三捷(jié捷):多次获胜。
积威下虚弦:长期积累的威势压得琴弦都变弱了。虚弦,弱弦。
骄矜(jīn jìn筋斤):骄傲自满是可耻的。骄矜,傲慢,自大。须臾(xūyú需臾):一会儿。奔北:败走,逃跑。这里是“败”的意思。已可怜:已经很可怜。
志士珍短景:有志气的人珍惜短暂的光阴。志士,有志向的人。
圣门:儒家经典《尚书》的别称。圣门,指儒家学派。未及藩:还未到封疆大吏的位置。藩,指诸侯王或地方长官。
远道要着鞭:长途跋涉,赶路的人需要车鞭。着鞭,用鞭子赶车。
缅想:追念。运甓翁:运砖砌墙的老人。运砖是筑墙的一种工艺,所以这里借指勤劳劳作。
自强圣所臧:加强自身的修养,符合圣人所提倡的行为准则。圣所臧,圣人所推崇的东西。
怀哉:内心充满喜悦之情,怀着愉悦的心情。抚韦编:翻阅《诗经》。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缠束起来的书轴,因编上用丝系维,所以叫“韦”,后来成为读书人的代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棋的诗,通过描写弈棋的过程,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三段,从开始到“骄矜不须臾”,写围棋的初局;从“志士珍短景”到“顾谓璧可捐”,写围棋的中局;从“圣门未及藩”到结束,写围棋的终局。
第一段“投老一寸心,独立无攀缘。”诗人以年迈的心境和独立的孤寂来写对围棋的热爱。投老,指年岁已高,意谓自己的心境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深沉起来。一寸心,表示对围棋的热爱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孤兀不自聊”(兀兀),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愔愔”(音“阴”),寂静无声的样子。诗人说自己并不感到寂寞,因为有人与他交谈。“时有素心人,一枰奉周旋。”这里说“素心人”,指的是那些纯真善良的人,他们愿意同作者一起研究围棋,交流棋艺。“得隽非至数,三捷亦偶然。”意思是中状元并不是必然的事,三次获胜也只是偶尔的事情。这两句表明作者对中状元和连胜棋局的态度是谦逊的,他认识到自己的才华还不足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胜负也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握得了。
第二段“危思寄方罫,积威下虚弦。”这里继续写围棋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方罫”,方形的琴弦,这里比喻为围棋盘上的黑白两色棋子。“积威下虚弦”,意思是长期的积累和压力使琴弦都变弱了。这句写出在围棋比赛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较量,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致于精疲力尽。“骄矜不须臾,奔北已可怜。”这里的“奔北”指的是失败,即败走,逃跑。诗人说自己虽然骄傲自大,但很快就失败了,感到非常可怜。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围棋比赛结果的无奈和对自己失败后的失望。
第三段“志士珍短景,顾谓璧可捐。”这里的“志士”指的是作者自己。诗人认为有抱负的人应该珍惜短暂的时光,不要虚度光阴,更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圣门未及藩,远道要着鞭。”这里的“圣门”指的是儒家经典《尚书》,“藩”指的是诸侯王或地方长官。诗人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圣人所要求的境界,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素质。最后一句“缅想运甓翁,操具投长川。”这里的“运砖”指的是古代建筑工匠搬砖垒墙的技术。诗人回忆起当年运砖砌墙的劳动者,感叹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的工匠好得多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围棋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围棋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追求学问、提高素质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