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新霜岸草枯,数声哀怨雁来初。
凭君试向沙汀看,恐带匈奴二帝书。
【注释】
雁:这里指大雁。
八月新霜岸草枯,数声哀怨雁来初。
新近的寒霜使岸边的草都枯黄了,几声凄凉的哀鸣,是大雁初到时的叫声。
凭君试向沙汀看,恐带匈奴二帝书。
请君试着看一看沙洲上的情景吧!恐怕大雁会将汉朝与匈奴之间书信来往的事带到那里去。“君”即诗人自己。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吐蕃入侵,杜甫避地梓州,途经阆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南充市)时所作。
“八月新霜岸草枯,数声哀怨雁来初。”首联起句写时令,点明季节;次句则以“新霜”、“枯草”、“哀怨”,勾勒出一幅清冷寥落的秋景图。“数声”“初”字,渲染出悲凉凄苦的气氛。“哀怨”二字概括出大雁的哀伤之情。此时,诗人正处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之中,而大雁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飞来了,这使诗人感到惊讶和不解,从而引发了他的联想。
颔联写大雁的到来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进而想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颈联写诗人借问友人,希望他能从眼前的景象中领悟到一些什么道理。尾联写诗人担心大雁把战争消息带给吐蕃。
这首诗在艺术上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郁顿挫。诗中多用典故,但并不艰涩,可见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