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黄时秋气清,三山转处大江横。
禽鱼自有亲人意,草木皆能识履声。
晴望高崖寻李愿,酒行半道致渊明。
将诗与结江山好,他日来游分不生。
【题解】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同游三山时所作。诗中以“一叶黄时秋气清”、“禽鱼自有亲人意”等句,赞美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末联表达了自己将与友人结伴来游的愿望。
【注释】
①题日涉园:即题《涉园》诗。题,写。②一叶黄时秋气清:一片叶子由绿转黄的时候,秋天的气息就变得清新了。③三山转处:三山在江西九江市南。④大江横:长江横贯全境。⑤禽鱼:指水族。⑥识履声:指鸟兽能辨人的足音。⑦晴望高崖寻李愿:李愿,即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曾隐居于当涂(今属安徽)的白鹤观,故称李愿。⑧致渊明:渊明,即陶渊明,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⑨将诗与结江山好:即将诗与山河相结好。⑩分不生:分不开。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一叶黄时秋气清,三山转处大江横”,诗人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宁静与美丽。“一叶黄时”,意味着秋风渐起,树叶渐渐变黄,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秋气清”则又让人感到一种清新、宜人的气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秋日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颔联“禽鱼自有亲人意,草木皆能识履声”。诗人进一步拓展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目光转向了动物和植物。“禽鱼自有亲人意”,意味着禽鱼能够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它们似乎懂得人类的喜怒哀乐,与人类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情感的投射使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而“草木皆能识履声”,则是说草木也具有感知能力,能够辨别人们的脚步声,这无疑增添了自然界的神秘色彩。
颈联“晴望高崖寻李愿,酒行半道致渊明”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相互倾诉着彼此的思念之情。在旅途中,他们畅饮美酒,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不得不告别这段美好的时光。诗人用“晴望高崖寻李愿,酒行半道致渊明”来形容这一离别的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尾联“将诗与结江山好,他日来游分不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他将诗歌与江山之美紧密相连,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希望未来能够共同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深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