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年来渐满簪,儿童环视语相惊。
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发生。
弹镊不须夸手熟,著冠犹喜觉头轻。
元无粉黛居闲屋,任尔星星易数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名为《喜见白发诗》。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逐句释义:
- 种种年来渐满簪,儿童环视语相惊。
-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头上的白发逐渐增多,就像是头上的簪子(古代的一种发饰)已经布满了白发,孩子们见到后都惊奇地四处张望。”簪”指的是插在发髻上的首饰,象征着年岁增长。
- 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发生?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老年生活的豁达态度。他认为,老朋友大多因为年纪大了去世,而自己却能坦然接受白发,不必感到羞愧。”半生黑头死”意味着很多老朋友都已故去,而“我”还能健在,因此不必为头发变白而感到羞耻。
- 弹镊不须夸手熟,著冠犹喜觉头轻。
- 这里诗人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头发稀疏的不在意。他提到不需要炫耀如何熟练地拔白发(弹镊),即使头发稀疏,戴帽子时依然喜欢感觉轻便。这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外貌变化并不过分在意,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 元无粉黛居闲屋,任尔星星易数茎。
- 这句话强调的是诗人超脱物质追求,过着简朴生活的哲学思想。他并不羡慕别人有漂亮的妆容和华丽的服饰,而是享受着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甚至认为头发稀少也是一种美丽的特征。”星星”在这里可能是指星星点点的头发,意味着头发虽然稀疏,但依旧美丽。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物外的人生观。他面对衰老的身体和白发,没有表现出恐惧或不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看待。他通过幽默和自嘲来减轻对自身外貌变化的担忧,同时也传达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的超脱。这首诗反映了苏轼独特的个性和他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