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口细鳞初出网,𩼎皮玳瑁乃同斑。
了无骨鲠人人喜,更捣盐齑发笑颜。

注释:

  1. 曲江渔者得鳜鱼: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渔者,捕鱼的人。鳜鱼,一种生活在江湖中的鱼。
  2. 弃之目为师婆鱼:师婆鱼,即鳜鱼。
  3. 巨口细鳞初出网:形容鳜鱼的大嘴和小鳞片。
  4. 𩼎皮玳瑁乃同斑:𩼎皮,即鲍鱼的壳。玳瑁,一种龟类的甲壳,形状像玳瑁。
  5. 了无骨鲠人人喜:骨鲠,即鱼骨。
  6. 更捣盐齑发笑颜:捣盐齑,即捣碎咸菜。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鳜鱼的诗。全诗通过描绘鳜鱼的外形、特点和人们对鳜鱼的喜爱之情,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
    首句“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以曲江渔者的发现为引子,点明了主题——赞美鳜鱼。这里的“得鳜鱼”指的是渔人在曲江边捕鱼时意外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鳜鱼,而“弃之目为师婆鱼”则是因为他觉得这条鳜鱼长得很像传说中的师婆鱼,所以把它当作了师婆鱼。这种发现既有趣又神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和想象力。
    诗人通过对鳜鱼的详细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其美丽和奇特。“巨口细鳞初出网”,“巨口”指的是鳜鱼的大嘴巴,“细鳞”则是指它的小鳞片,这些细节描写使得鳜鱼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𩼎皮玳瑁乃同斑”,这里的“𩼎皮”指的是鲍鱼的壳,而“玳瑁”是一种龟类的甲壳,二者都与鳜鱼有关,形成了有趣的联想。
    最后两句“了无骨鲠人人喜,更捣盐齑发笑颜”更是表达了人们对鳜鱼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骨鲠”指的是鱼骨,而“捣盐齑”则是一种将咸菜捣成粉末的做法,两者结合既形象又新颖。诗人用这样的手法来表达对鳜鱼的喜爱,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对鳜鱼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