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隔断人来去,岩路荆榛到者希。
见石乳悬繁欲堕,听泉声冷坐忘归。
地宽饮可百人共,谷静尘无半点飞。
所恨世无挟山手,为予移取□柴扉。

注释:

一溪隔断人来去,岩路荆榛到者希。

见石乳悬繁欲堕,听泉声冷坐忘归。

地宽饮可百人共,谷静尘无半点飞。

所恨世无挟山手,为予移取□柴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对秀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一溪隔断人来去,岩路荆榛到者希。”描绘了秀岩的幽静和神秘。诗人用“一溪”和“岩路”两个意象,形象地展现了秀岩的险峻和幽深。而“荆榛”则进一步点出了岩路的荒凉。这两个意象的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氛围变得更加神秘和引人入胜。

颔联:“见石乳悬繁欲堕,听泉声冷坐忘归。”这是对秀岩美景的具体描绘。诗人通过“石乳悬”和“听泉声”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秀岩的自然景观。其中,“石乳悬”形象地描绘了石头上流淌的泉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听泉声冷坐忘归”则表达了诗人在听到泉声时,被其深深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归途的情景。

颈联:“地宽饮可百人共,谷静尘无半点飞。”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秀岩的壮阔和宁静。诗人通过“地宽”和“谷静”两个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秀岩的广阔和安静。而“饮可百人共”则表现了秀岩的水源充足,足以供上百人饮用。

尾联:“所恨世无挟山手,为予移取□柴扉。”这是诗人对秀岩美景的赞叹和感慨。诗人感叹世间没有像他一样的“挟山手”,无法亲自欣赏秀岩的美景。而最后一句“为予移取□柴扉”则是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欣赏到秀岩的美景,就像他当初被秀岩的美丽所吸引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秀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