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暖鸳鸯困,江寒翡翠愁。
红莲秋的历,短棹晚夷犹。
处世长无累,端居百不忧。
时时明月下,横笛倒骑牛。
【注释】
臞庵:作者的居室名。
沙暖鸳鸯困,江寒翡翠愁。
沙:水中沙地,指湖中水草。
暖沙:温暖的沙地,指春暖时节。 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面上栖息。此处借指作者。
困:困乏。
翠羽:翠绿色的羽毛。此处借指作者。
愁:悲伤。
短棹:短小的船桨。
晚:傍晚。
夷犹:犹豫不定。
处世长无累,端居百不忧。
处世:处理世事。
长:永远。
无累:没有烦恼,无忧无虑。
端居:闲居在家。
百:许多,很多。
不忧:不忧虑。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晚年隐居山中时所作,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情怀。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三句抒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首句“沙暖鸳鸯困,江寒翡翠愁。”写的是春暖花开之时,鸳鸯在沙滩上慵懒休息,翡翠鸟也因江寒而发愁。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沙暖和江寒,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鸳鸯和翡翠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命状态,它们都处于一种困顿和忧愁之中。
次句“红莲秋的历,短棹晚夷犹。”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红莲在秋天里盛开,荷花在秋天里凋零,这是一个自然的变化过程。而短棹则是小船,晚上在江边徘徊,迟迟不归。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荷花盛开,秋天来临,小船晚归,但迟迟不肯离去。
第三句“处世长无累,端居百不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觉得自己一生都没有受到世俗的束缚,因此没有烦心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他也觉得自己闲居在家也没有忧虑。这里的“处世”和“端居”,都是指生活的状态,而“长无累”和“百不忧”则是表达他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就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末句“时时明月下,横笛倒骑牛。”是这首诗的结尾。这里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月光洒满大地,诗人正在吹奏横笛,倒骑着一头牛。这个场景充满了宁静和安详的气息,与前面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月光下的笛声,倒骑牛的画面,都是诗人内心的抒发,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和向往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往往能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这也是他诗歌魅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