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何所赏,为爱果中奇。
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
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
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
【注释】 荔香亭:位于广东广州,有荔枝树。为爱果中奇:喜爱这树上的荔枝。气禀南方秀:气质禀承南方秀丽。火王:指南方气候炎热,如火。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渡过淮河就嫌橘子变了味,经过庾信家(庾信是北朝诗人),就笑梅花凋谢了(庾信家附近种植了许多梅花)。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没有花儿敢与它竞争艳丽,残莺不要在它的树枝上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广州荔枝湾荔枝园内观赏荔枝树时的即兴之作。首联“虚亭何所赏,为爱果中奇”,写自己来到亭中观赏荔果,是因为喜欢荔枝而特意前来的。次联“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写自己之所以钟情于荔枝,是因为荔枝生长在南方,那里气候温暖,雨露充沛,所以荔枝特别鲜美。荔枝生长在炎热的南方,正是夏至时节,故言“生当火王时”。第三联“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这是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及李商隐《隋宫》诗意,借指自己路过长江,看到江对岸橘子树已变色,想到庾信家旁的梅花也已凋零败落,而自己在岭南却能欣赏到如此美味的荔枝。第四联“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写自己虽然欣赏到了荔枝的美,但是并不想与花儿比美。因为鸟儿们看到荔枝树上果实累累,都纷纷飞来觅食,因此鸟儿们不会在荔枝树上栖息,更不会有残莺落在荔枝树上。
全诗以荔枝为题,从荔枝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品种特征等方面,全面而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形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