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筠万杵如金版,安用杭油与池茧。
高压巴郡乌丝栏,平欺泽国清华练。
老无他物适心目,天使残年同笔砚。
图书满室翰墨香,刘薛何时眼中见。

注释:

硾越竹:指用竹子制作的砚台。学书作诗:学习书法和写诗。寄薛绍彭刘泾:写给薛绍彭和刘泾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的一封信,通过描述自己学习书法和写诗的过程以及书房里满布图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书法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晚年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首句“越筠万杵如金版”,以越州出产的优质楠木制成的砚台为比,赞美其质地坚硬,如同黄金般珍贵。这里使用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将砚台的材质与黄金进行了对比,既突出了砚台的质量之高,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优质木材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安用杭油与池茧”,意为何必追求杭州的桐油和池塘的蚕丝呢?这里的“杭油”指的是杭州地区的桐油,而“池茧”则是指池塘里的蚕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淡泊之心,强调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更为重要。

第三句“高压巴郡乌丝栏”,形容自己的书法作品犹如高山流水般气势磅礴,又如同巴郡地区的乌丝栏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这里的“乌丝栏”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用来形容书法的线条流畅而有力。

第四句“平欺泽国清华练”,则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技艺的追求,希望能够达到一种平而不卑,华而不艳的境界,就像泽国的清泉和练字的墨水一样纯净而典雅。这里的“泽国”是指湖泊众多的地区,用来形容书法的意境深远;“清华练”则是指清澈透明的墨汁,用以比喻书法的线条流畅而有力。

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书房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的情感。第五句“老无他物适心目”,意味着没有其他的东西能够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快乐。第六句“天使残年同笔砚”,则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像天使一样,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同时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第七句“图书满室翰墨香”,描绘了自己的书房充满了书籍和笔墨的气息,象征着自己的学识和才情。最后一句“刘薛何时眼中见”,则是表达自己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见到朋友刘薛,共同欣赏自己的书法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