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空有泪沾襟,千古兴亡感慨深。
丘壑正多亡国恨,干戈消尽读书心。
容身天地生何补,入眼风霜老不禁。
却笑红尘知退晚,能教早计卧山林。

【注释】

陈赤嵌: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

英雄空有泪沾襟:英雄本应有雄心壮志,可惜却只能以眼泪来洗刷自己的悲伤和遗憾。

丘壑正多亡国恨:山河破碎,国家沦陷,让人深感悲痛与无奈。

干戈消尽读书心:战争已结束,人们可以安心地读书学习了。

容身天地生何补: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我又能做什么呢?

入眼风霜老不禁:看着眼前的风雨霜雪,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到衰老。

却笑红尘知退晚:反而嘲笑那些在红尘中不知进退的人。

能教早计卧山林:如果能提前计划好人生道路,就隐居山林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感慨和忧虑的诗篇。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英雄的悲哀、战争的影响以及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失落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态度,希望人们能够尽早地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付诸实践。

首句“英雄空有泪沾襟”直接点明了主题——英雄们虽然英勇善战,但最终却只能以泪水来洗涤自己的悲伤和遗憾。这种情感的流露,既反映了英雄们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们的深切同情。

诗人转向对战争的影响进行描述:“丘壑正多亡国恨”。这里,诗人用“丘壑”来形容国家的山河大地,强调了国家遭受破坏后的荒凉景象。而“亡国恨”则直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

第三句“干戈消尽读书心”,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人们的心态变化。战争已经结束,人们可以安心地读书学习了。这里的“读书心”指的是人们在战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而现在这些知识得到了恢复和利用。

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和满足,而是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慨:“容身天地生何补”。在广阔天地间,诗人觉得自己又能做什么呢?这个问题既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转而关注自己的感受:“入眼风霜老不禁”。看着眼前的风雨霜雪,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到衰老。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却笑红尘知退晚,能教早计卧山林”。他反问世人:为什么你们总是在红尘中徘徊不前呢?如果能提前计划好人生道路,就隐居山林吧。这里的“知退晚”是指世人往往在事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后悔莫及,而“能教早计卧山林”则是鼓励世人早早规划自己的未来,过上隐逸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英雄的悲哀、战争的影响、自然的变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等元素,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