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庭闱彩服趋,天边忽下紫泥书。
分铜既佩诸侯印,衣绣仍登使者车。
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
笑谈了却公家事,指日催归侍玉除。

【注释】

淮西:指淮南西路,宋时为行中书省所辖。左宪:官名。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庭闱:庭院。彩服:皇帝的仪仗队。天边:指远方。紫泥书:皇帝的文书。分铜:指封官。诸侯印:诸侯王的印信。衣绣:指穿朝服。使者车:出使四方的车辆。万灶貔貅(píxiū):指军队。宿饱:过夜吃饱。九州鸿雁:泛指百姓。安居:生活安定。笑谈:闲谈。公家事:公事。指日催归侍玉除:很快就要回到朝廷。玉除:指朝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当时宋神宗欲以王安石为相,但因王安石与苏轼有矛盾,所以未果,于是调苏轼为翰林学士、知江陵府兼侍读学士,后又召还,改知黄州。这首诗就是在赴任途中所作。

首句“日向庭闱彩服趋,天边忽下紫泥书”,写诗人于清晨赶到黄州,准备接受朝廷任命的情景。庭闱:指官府庭院。彩服:指穿着朝服,即皇帝仪仗队的服装,这里指代皇帝。紫泥书:皇帝的文书。这两句说,太阳刚露出地平线,诗人已到黄州赴任,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第二句“分铜既佩诸侯印,衣绣仍登使者车”,写诗人受命后,又被任命为淮南西路安抚司的长官,并乘坐使者的车子回京赴任。分铜:指分封诸侯。诸侯印,指代朝廷的印章。衣绣:指穿朝服。使者车:指出使之车,古代称皇帝派出的特使为使者。这两句说,既受封为淮南西路安抚司长官,又担任了出使的任务,将乘使者之车返京。

第三、四句“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写作者离开家乡时的情景以及自己对老百姓的要求。万灶:指众多的军营。貔貅:传说中一种猛兽,此处借指军队。宿饱:过夜吃饱。九州:泛指天下或全国。鸿雁:大雁,这里借指老百姓。安居:生活安定。这两句说,我离乡背井,来到前线驻兵的军营里,士兵们必须吃饱喝足才能打仗;我作为地方长官,必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笑谈了却公家事,指日催归侍玉除”,写诗人在黄州愉快而轻松地度过一段时间。公家事:公事。指日催归:很快会回来侍奉皇上的。玉除:指朝廷。这两句说,我愉快而轻松地度过在黄州的这段日子,很快就会回来侍奉皇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初到黄州时的豪迈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