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袁人弭谤声,因将无讼榜堂名。
他时茇舍棠休剪,近日环扉草已生。
自是索瘢求大察,却疑束矢听难明。
要知本乐农桑处,请看东郊垄上耕。
注释:
- 袁人:指袁州(治今江西宜春)的人。弭谤声:消除诽谤之词。无讼堂:指为百姓解决争端、诉讼的场所。榜:张贴于门上,以宣布告示。
- 他时:指将来。茇舍:客舍。棠休剪:指不要修剪棠树,比喻不要随意砍伐树木。环扉草已生:门前的草丛已经长起来了。环扉:环绕着门户的围墙。
- 自是索瘢求大察:这是说,自己要求严格细致,以求得全面考察。索瘢:求疵,要求缺点和错误。
- 却疑束矢听难明:意思是说,人们会怀疑这些证据是否足够证明他的清白。却疑:反而怀疑。束矢:用绳子系住箭,表示要射中目标的意思。
- 要知本乐农桑处:要知道这里就是从事农作、耕种的地方。本乐:指真正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欲为袁人弭谤声”,诗人表达了自己为民请命,消除民怨的愿望。袁州是唐宪宗时的名相袁滋的封地,诗人在此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希望消除民众对他的误解和指责。
第二句“因将无讼榜堂名”,诗人将这个愿望付诸行动,将“无讼”一词作为自己的堂名,以此表达自己为民请命的决心和决心。
第三句“他时茇舍棠休剪,近日环扉草已生”,诗人描绘了自己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场景,以及百姓对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自己努力工作,但百姓对自己的看法并不完全满意,这可能是因为百姓认为他过于严厉或苛刻。
第四句“自是索瘢求大察”,诗人表示,自己要求严格细致,以求得全面考察。这里的“索瘢”一词,可以理解为“追求完美”。
第五句“却疑束矢听难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人们会怀疑这些证据是否足够证明他的清白。这里的“束矢”一词,可以理解为“用绳子系住箭,表示要射中目标的意思”。
最后一句“要知本乐农桑处,请看东郊垄上耕”,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农作和耕作。这里的“本乐”一词,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快乐”。诗人通过这句话,向读者展示了他的理想生活状态: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农耕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展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理解。这种关注民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