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
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重温汤。

【注释】

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

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重温汤。

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从:跟随,引申为由……而。

“骊山”二句:骊山温泉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的地方,这里指用温泉水代替酷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温泉的神奇作用,来赞美它给人们带来的清凉舒适之感。

诗的前两句写温泉的作用。诗人首先提出疑问:“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接着便作回答:“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这里的“谁将”,即用什么来换?用什么来使泉水清澈如澄泓,使之沸腾如沸扬?显然是以温泉来回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是谁把炎热变为清凉,是温泉使清泉沸腾起来。

后两句写骊山温泉的神奇功效。温泉水从骊山传来,被赐给妃子们沐浴,于是,整个人间都沐浴在温泉水之中,到处都能闻到浴池中散发出的香气。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不是单纯地写温泉的清凉作用,而是着重写温泉水的神奇效果。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温泉水如何清凉,而是通过“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的疑问语气,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温泉的神奇效果;也没有具体说明温泉水的来源,而是通过“骊山”这个具体的地点,让读者去想象它来自骊山。这样,诗歌的意境就更加深远。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也是这首咏物诗的可贵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