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人心物岂无,静观禽鸟见中孚。
自来择木心劳瘁,到得成巢口卒瘏。
囝翅渐长郎罢短,仔身已壮阿㜷癯。
人间恩义尚如此,几个林中反哺乌。

【诗句释义】

  1. 父母之心:指父母抚养子女的爱心。
  2. 物岂无:物,指世间事物;岂无,即没有、不存在。
  3. 中孚:内心诚实、守信用。
  4. 择木:选择适合筑巢栖息的地方。
  5. 口卒瘏:(鸟)鸣叫到嗓子干裂。
  6. 囝(ní):男孩。
  7. 仔身已壮: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8. 阿㜷癯(wéiqú): 形容瘦弱的样子。
  9. 林中反哺乌:指乌鸦等鸟类在长大后,会飞回巢中喂养幼鸟。

【译文】
父母之心天地可鉴,静观禽鸟见其诚信。
自来择木劳心苦,到成巢时鸣声哀。
儿孙渐长父亲罢短,儿子已成却消瘦。
人间恩义犹如此,有几个林间反哺鸟。

【赏析】
此诗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鸟类行为,寓意深刻地表达了对父母无私关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其辛勤付出的深深感激。全诗以“观禽鸟哺雏有感赋诗三首示诸子侄”为题,旨在通过描绘自然界中鸟类的行为,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敬仰之意。

首句“父母心意物岂能无”,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父母之心是天地间最为珍贵的东西,无法用物质来衡量。这里的“物岂无”既表达了诗人对父母无私奉献的感慨,也暗示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超越物质的纯粹情感。

第二句“静观禽鸟见中孚”,则进一步通过对禽鸟行为的观察,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这里的“中孚”一词,既指父母内心的诚信与善意,也暗喻了他们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期望。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生活的照顾上,更体现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接下来的句子“自来择木心劳瘁,到得成巢口卒瘏”,则通过描述鸟儿在选择合适地方筑巢的过程,比喻了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这里既有对父母的辛劳的赞赏,也有对父母付出的深深敬意。

最后两句“囝翅渐长郎罢短,仔身已壮阿㜷癯”,则通过描绘孩子的成长过程,进一步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这里的“囝翅渐长”、“郎罢短”分别指的是孩子逐渐长大和父亲渐渐老去的景象,而“仔身已壮阿㜷癯”则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成熟。这些描述既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谐幸福的祝愿,也体现了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鸟类行为,巧妙地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大自然的生命现象相结合,表达了对父母无私关爱的赞美之情和敬仰之意。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家庭的珍视之情。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