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佳人唱渭城,楼前杨柳识离情。
一声未是难听处,最是难听第四声。
《别》
楼上佳人唱渭城,楼前杨柳识离情。
一声未是难听处,最是难听第四声。
注释:渭城:即《渭城曲》。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别情景的小诗,全篇紧扣“别”字,从楼上佳人到楼前杨柳,无不在表达离别之情。
首句“楼上佳人唱渭城”,起笔不凡。渭城,是当时长安附近的一座名楼。据《太平广记》载,此楼曾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所居,故又名王昌龄楼,后屡经兵燹毁坏。此诗当是作者在兵荒马乱、世事沧桑中所作,因此开篇便以“楼上佳人唱渭城”的场面出现。这一句不仅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人物,而且把送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第二句“楼前杨柳识离情。”则由景入情。杨柳,常与离愁别绪联系在一起。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杨柳的诗句,如李白的“春风知别意,柳条伴我行”,辛弃疾的“休问梁园旧梦,惟剩一枝清瘦”等等。然而,这里却着墨写杨柳对别离的敏感和依恋,从而更充分、更强烈地表达了离人的悲苦之情。
第三句“一声未是难听处,最是难听第四声。”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这一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把“渭城曲”中的第四声作为最动听的声音来写,以此来反衬那一声未曾听到时的难以忍受的凄凉滋味。这里的“最是最难听”的第四声,既是对前两句“楼上佳人唱渭城”和“楼前杨柳识离情”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堪称一首优秀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