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作荆州客,多惭鲍叔知。
苍黄悬榻地,恸绝盖棺时。
映睫馀残泪,亲肤有近期。
空山那得去,倚杖鬓如丝。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费检正的怀念之情。
首句“忆作荆州客”,诗人回忆起自己在荆州做客的经历,那时的自己充满了惭愧和悔恨。
第二句“多惭鲍叔知”,这里的“鲍叔”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的朋友鲍叔,他曾经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对管仲有所轻视,但后来发现管仲是个贤才后,对他非常敬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反省。
第三句“苍黄悬榻地”,这里用了一个成语“苍黄”,意为慌乱、慌张。诗人回忆当时的场景,发现自己的处境如同被悬挂在地板上一样,无处可去。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当时的无助和绝望。
第四句“恸绝盖棺时”,这里的“恸绝”是指极度悲痛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临终时的情景,发现自己的心情如同被棺材盖住一样,无法呼吸。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
第五句“映睫馀残泪,亲肤有近期”,这里的“映睫”是指眼泪流到睫毛上,显得晶莹剔透的样子。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与费检正共度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仍然历历在目。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与费检正的关系已经变得疏远,甚至有些陌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第六句“空山那得去,倚杖鬓如丝”,这里的“空山”指的是寂静的山野。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山中独自行走的场景,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诉说心事。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像是一两根丝线一样脆弱。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费检正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感慨。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主题,让人在欣赏之余也不禁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