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喧呼惊失马,天边未暇问牵牛。
报恩不作雀衔玉,快意遂为鹰脱韝。
他日盖帷吾已许,暮年绳勒汝应羞。
故知多忆横门道,定厌青丝久络头。
【注释】
-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古代传说中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马逸:指马飞跑时从缰绳上挣脱出来。
- 喧呼:喧闹呼喊。
- 天边:天空。
- 报恩:报答恩情。
- 雀衔玉:比喻报恩有如喜鹊衔食般容易。
- 鹰脱韝(dí huò):形容摆脱束缚。韝:马笼头。
- 盖帷:盖住帷幕。
- 绳勒:用绳子捆绑。
- 他日:将来。
- 暮年:晚年。
- 横门道:门前的路。
- 定厌:一定厌恶。
【赏析】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时诗人在江陵任节度判官。全诗写诗人对牵牛、织女的祝愿,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首联写诗人骑着快马,在七夕之夜飞驰而去,连缰索都给甩掉了。颔联写诗人骑马飞奔,一路欢腾,终于摆脱了缰索。尾联写诗人希望将来能够像自己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而到了晚年却仍然要被绳索套住,这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这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自由奔放的画面,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诗人通过赞美自由奔放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和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