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章有图箓,天赐之履征九服。
奉牲乞盟走珠玉,吴狂楚僭非此族。
至今人望坛坫尊,风流文采被诸孙。
丈人似是更酷似,大河一派来昆仑。
华途不须移步到,忧国忧君心日老。
匹马朝行人避骢,短奏宵归自焚稿。
一朝倦拜青锁门,分符端欲宣上恩。
再拜愿回批敕手,却与疲瘵丰鸡豚。
青丝络头甘半菽,丈夫出处不碌碌。
我亦昨夜梦山灵,苦唤西归理松菊。
【注释】
图箓:图,图谋;箓,符命。指代皇帝的诏书、任命书。
九服:九州,泛指天下。
走珠玉:奔走于朝廷之间献媚取宠。
吴、楚:指当时南方的割据势力。僭:超越本分。这里是讽刺他们的。
坛坫(diàn):祭坛和祭坛上的石阶。比喻权位。尊:高。这里用“坛坛”形容苏给事的地位崇高,“坫坫”形容他的声名显赫。
大河:黄河。
华途:繁华的道路,指京城。
骢(cōng)马:良马。这里指骏马。
宵归自焚稿:夜晚归来时烧掉自己的草稿。喻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青锁门:指监狱。
分符:古代官员授官后在官府门前悬挂表示身份的木符为标志,故称授官。
疲瘵(zhài):病弱。丰鸡豚:丰盛的酒食招待宾客。豚是小猪,以肥大著称。
甘半菽:吃粗粮,象征清贫。
丈夫出处:指出仕与隐退。
梦山灵:梦中遇见山神。松菊: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译文】
一代文章有图箓,天赐之履征九服。
奉牲乞盟走珠玉,吴狂楚僭非此族。
至今人望坛坫尊,风流文采被诸孙。
丈人似是更酷似,大河一派来昆仑。
华途不须移步到,忧国忧君心日老。
匹马朝行人避骢,短奏宵归自焚稿。
一朝倦拜青锁门,分符端欲宣上恩。
再拜愿回批敕手,却与疲瘵丰鸡豚。
青丝络头甘半菽,丈夫出处不碌碌。
我亦昨夜梦山灵,苦唤西归理松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的是苏给事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诗的开头四句赞美苏给事的文章,说他的文章像天赐之履,可以统治整个中原。接着又描绘了他为人处世的风度和态度:奉供牺牲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奔走于朝廷之间献媚取宠,吴地楚地的割据势力不是他所属类,人们敬仰他,把他当作楷模;后来他退隐山林,仍然受到人们的怀念,这可见他的风采不同凡响。
五、六两句写苏给事出知太平州,仍享有很高的声望,人们尊他如泰山北斗,而他自己也感到自豪。“风流文采被诸孙”,意思是说,他的子孙们继承了他的才华,文采出众,成为一代风流人物。
七至十四这八句写苏给事的为人处事。他既懂得如何做人,也知道如何处事。他对人恭敬,对事认真,从不轻易下结论。他在任内,勤政爱民,关心国家大事,深得人心。他还善于用人,提拔贤能之士,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因此,在他手下工作的大臣和下属都非常佩服他。
十五、十六两句写苏给事的退休生活。虽然他已经退出官场,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利益日夜操劳。他的这种精神很可贵。
最后两联写苏给事的辞官归隐生活。他辞去官职以后,不再过问政治,专心致志去治理山林中的松树和菊花。他的生活十分俭朴。他喜欢穿青布做的鞋,喜欢吃粗茶淡饭,还喜欢吃野菜。他的生活虽清苦,但却十分快乐。
这首诗是一篇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过多地写离别之情,而是通过写苏给事的人品、才学、作风以及他在地方上的政治成就等,赞扬了这位官员的高风亮节、远见卓识和高尚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