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步乘阳九,胡尘暗上京。
支倾隆大厦,却敌隐长城。
草木知春泽,狐狸绝夜鸣。
云台瞻衮绣,千古继哀荣。
【注释】
国步:国家的前途。乘阳九:《易.系辞》:“阳爻为九,阴爻为六”,故“九”为阳数,“一运”为九年,“乘”即“逢”,有逢值、遭遇的意思,这里指国家遭遇了不幸的灾祸。
胡尘:指北方边境的战事。上京:京城长安。
支:倾覆,倒塌。
却敌:退敌。《左传·宣公十三年》:“楚人伐吴,为阖闾筑城于栖,克之。”又:“晋人御狄,涉泾而击之。”后以“却敌”喻战胜敌人。
隐长城:喻暗藏锋芒,不露声色之意。《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与项羽夹壁项下。”刘邦在鸿门宴上,曾对樊哙说:“吾闻‘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自恃英勇善战,骄傲轻敌,结果被刘邦所败。
草木知春泽:谓草木皆知春天到来,因春天雨露滋润而茂盛生长。
狐狸绝夜鸣:谓狐狸夜间不再鸣叫。比喻太平景象。
云台:汉武帝时,在建章宫中建有云梯,以登高望远。这里借指帝王的陵墓。
衮:天子衮冕,即帝王的冠服。
绣:绣有龙纹的旗幡。
【赏析】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所作。当时,李德裕因受牛僧孺排挤而贬谪崖州司户郎中。宪宗皇帝追念李德裕的功德,特赐给他挽诗,并亲书其上。李德裕对此极为感激,作此挽诗奉答。
诗的前四句写国家遭难,外患入侵,李德裕虽已罢相被贬,仍忧国忧民,忠心耿耿。“国步乘阳九”,用《易经》中“九”为阳数,“一运”为九年的说法,来说明国家正面临危难之际;“胡尘暗上京”,用《汉书.匈奴传》中“单于朝币遗千金,路遇盗虏,遁走,失亡车重,不得尚延”的记载,说明边患日益严重。这四句既写出了国家政治局势的危机,又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以下四句写李德裕虽被贬职,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安危操碎了心。“支倾隆大厦”,用“支”字来形容自己虽已衰老,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却敌隐长城”,用“却敌”来形容自己虽然退居乡野,但仍然像当年一样保卫国家;“草木知春泽”,用草木都知道春天到来,因为春天雨露滋润而茂盛生长来比喻人民都明白国家的处境,希望国家早日恢复;“狐狸绝夜鸣”,用“狐狸绝夜鸣”来比喻人民不再受到战争的骚扰。这几句诗既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又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末两句写诗人对先帝的怀念之情。“云台瞻衮绣”,用汉代皇帝在建章宫举行盛大典礼时,常设云台观望群臣的情景来比喻先帝的威仪和风采;“千古继哀荣”,用“千古”来表达先帝的伟大业绩和崇高威望永垂不朽;用“继哀荣”来表示自己继承先帝的遗志,继续为国为民谋福利。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自己继承先帝遗志的决心。
整首诗既写出了国家的政治局势的危机,又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既写出了作者对先帝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自己继承先帝遗志的决心。因此,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