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注释】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东郡即指颜真卿,大资,是其字。颜真卿曾为吏部员外郎,后任礼部尚书。他与杜甫有深厚的友谊。公元768年,杜甫在长安时,因遭权臣李林甫排挤,被贬为华州(今属陕西)司功参军。次年春,他弃官携家由东都洛阳赴巩县,途中经过好友颜真卿的家乡。此时颜真卿正任河南尹兼御史大夫,他得知消息后,写了这首诗来悼念老友。“挽诗”就是为死者写的悼词。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门下大资,即指颜真卿。颜真卿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尚书等职。杜甫当时为左拾遗,因遭权贵排斥,被贬到华州司功参军。途经颜真卿故里,颜氏为他写下此诗。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东郡即指颜真卿,他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公元759年(天宝八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颜真卿任平原太守,不久又改任常山太守。第二年(760年),颜真卿从常山移镇兖州。公元764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派兵攻打兖州,颜真卿率众坚守,后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后被害。公元766年(乾元二年),肃宗即位后,追赠颜真卿为鲁郡文宣王。“行藏”二字用《庄子·逍遥游》:“吾将曳尾于涂中。”后来用“行藏”泛指一个人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地位。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颜真卿死后,他的墓志铭仍保存了下来。墓志铭中记载着他一生的业绩。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颜真卿的墓志铭就藏在他的墓地,墓志铭中的记载都是他生前的事迹。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颜真卿的墓地深埋地下,他生前的住宅也早已荒废了。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颜真卿生前热爱人民,死后也不忘关心人民疾苦。他临终前还嘱咐家人要厚葬他。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天,由东都洛阳前往巩县途中路过颜真卿的故地而作的。当时诗人正因遭权贵排挤而离开朝廷,被迫离开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来到东都。他在路过颜真卿的故乡时,感慨万分,写下这首诗来怀念他这位挚友。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忠于国家,为人正直刚强,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他一生经历了坎坷,但始终不渝地忠于唐朝。公元759年(天宝八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颜真卿任平原太守,不久又改任常山太守。第二年(760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派兵攻打兖州。颜真卿率众坚守城池,后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受尽酷刑,终以身殉国。公元766年(乾元二年),唐肃宗即位,追赠颜真卿为鲁郡文宣王,并赐给他谥号忠武。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在长安时,听说了这个消息,便特地写了这一首诗来悼念他。
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用一个四字词语组成。首句“东郡连墙日”,用《庄子·逍遥游》中的“曳尾于涂中”的故事来形容诗人对颜真卿的崇敬之情。次句“行藏二纪余”,则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吾将曳尾于涂中”的故事来表明自己在朝为官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第三句“空留冢上剑”,用《晋书·谢安传》中的“人死留清白”这个故事来表示自己虽已不在人世,但仍愿留下自己的名节,使后人能够知道他的高风亮节。末句“哀韵拥輀车”,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哀乐之心充于胸中”这个故事来表达自己因思念朋友而感到悲伤的心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每一句都很精炼,而且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而且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说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