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浮沉半醉醒,结庐人境昼常扃。
微吟松竹风无定,着色峰峦雨乍经。
方簟北窗身是梦,瘦藤斜照影随形。
岂无曳尾泥中计,政恐肠刳不自灵。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诗人与好友分别后,心情像酒徒一样醉生梦死、飘忽不定的复杂情绪;第二句写友人隐居山林的清静生活;第三句写友人在雨中欣赏山色的美好情趣;第四句以“身是梦”、“影随形”形容友人的超然物外,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羡慕之情;第五句说:“难道没有像蚯蚓那样钻入泥中求得安逸的计划吗?”这里诗人用“泥中计”比喻自己的仕途之路,表现了作者不愿做官的思想;最后两句说自己虽然不能像友人这样归隐山林,却也不能忍受那种被朝廷迫害的苦难,所以只能远远地为友人祝福。全诗语言朴实,风格平淡而含蓄蕴藉,意境清新脱俗,情调高远。
【答案】
(1)译文:我与好友仲宗分手后,就像醉酒的人一样,时醒时醉。在人世间浮沉,像喝醉了酒一样。
(2)注释:结庐:盖指筑室栖身。扃:关闭。松竹:指松柏、竹子。着色:指描画。方簟:方形竹席。北窗:北方窗户。身是梦:身体如在梦中。瘦藤:细长而瘦弱的藤萝。斜照:日光斜照。曳尾:蚯蚓拖尾巴而行,比喻隐居不仕。泥中计:指隐居山林以求安逸的计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好友仲宗分别后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祝愿,同时也透露了诗人不愿做官的思想。首句“和仲宗判监”,说明诗人与朋友分别的原因是因为要参加地方上的考试,即进士举试。次句“与世浮沉半醉醒”,写出了自己因参加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心态变化,既感叹世事沧桑、人生多变,又感慨自己身处其中无法自拔。第三句“结庐人境昼常扃”,写出了友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诗人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情。接着,第四句写友人在雨中欣赏山色的美好,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之情。第五句“岂无曳尾泥中计”,表明自己的仕途之路艰难曲折,但诗人宁愿选择隐居山林,也不做官。最后两句“政恐肠刳不自灵”,诗人担心自己会被官场所害,因此只能远远地为友人祝福。全诗语言朴实,风格平淡而含蓄蕴藉,意境清新脱俗,情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