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催红欲啭莺,新愁偏傍鬓毛生。
犹怜稚子能赊酒,烂醉春盘碧涧羹。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

花蕾催红欲啭莺,新愁偏傍鬓毛生。

犹怜稚子能赊酒,烂醉春盘碧涧羹。

注释:

次韵:即和某人的诗,按照原诗的格调来写自己的诗。

花蕾催红欲啭莺:花儿的蕾苞里藏着的红色已经快要绽放了;小黄莺儿正唱着歌儿。催:催促、促进。

新愁偏傍鬓毛生:这新的忧愁偏偏又落在了鬓旁的白发上。生:指“鬓毛”。

犹怜稚子能赊酒:还可怜那些年幼的孩子不能赊酒喝。赊:赊借,赊账。

烂醉春盘碧涧羹:喝醉了酒,把春天用来招待客人的美食都喝光了。烂醉:形容酒量好,喝醉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写早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花蕾催红欲啭莺
    翻译:花朵里的蓓蕾渐渐变红,仿佛正在呼唤着黄莺儿。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花瓣的颜色如同被春风唤醒的少女一般鲜亮,而小黄莺儿则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为这美景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催”字用得巧妙,既形容了花蕾的生长,又隐喻了时间的流转,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2. 新愁偏傍鬓毛生
    翻译:新添的忧愁总是不期而至,就像这鬓边的白发一样自然。
    赏析:这里的”新愁”指的是诗人因时局动荡、生活艰辛而产生的忧愁。”偏傍鬓毛生”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忧愁与诗人自身状态紧密相连,如同岁月的痕迹般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的鬓边。

  3. 犹怜稚子能赊酒
    翻译:还怜惜那些年幼的孩子无法赊账喝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味的食物被挥霍一空。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孩子们纯真无邪生活的羡慕和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那些能够自由消费的人往往没有这样的烦恼,而像孩子这样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要面对生计的压力,不禁令人感慨世事的无常。

  4. 烂醉春盘碧涧羹
    翻译:醉酒后将春天用来招待客人的美餐全都吃得干干净净,连那碧绿的溪涧里的鱼汤也一并喝掉了。
    赏析:这里的”烂醉”不仅指酒精的作用,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尽情享受和对现实压力的暂时解脱。他仿佛在说,只有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才能真正地放松身心,忘却烦恼,沉浸在春天带来的愉悦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