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一壑半生中,旁舍小儿见老翁。
归来赋就晚径绿,醉时歌罢春灯红。
壮心欲尽孤云薄,昨梦不留寒月空。
茗碗粥盂能事毕,四三朝暮付狙公。
【译文】
我一生只居住在一丘一壑中,旁边有个小孩见了我就叫他老翁。
归来赋诗时已是晚景绿了,醉后唱歌时春天的灯火已经红透了。
壮志已消尽如同薄云一样,昨日梦境里不再有寒月照耀。
喝茶吃饭的事都能做完,四三朝暮就交给狙公去办吧。
【注释】
①“再用”:再次吟咏。
②“一丘一壑”:语本晋陶潜《归园田居》之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饮酒》二十首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旁舍小儿”:指诗人的侄儿。
④“老翁”:指诗人自己。
⑤“赋就”:作完诗。
⑥“晚径”:傍晚时的小路。
⑦“春灯红”:指春天夜晚的灯光。
⑧“孤云薄”:孤独如云。
⑨“昨梦”:昨夜的梦。
⑩“狙公”:古代传说中善于狙(一种猛禽)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闲情逸致的小诗。诗中描绘了一位老翁的晚年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这位老人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幽,风格恬淡,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小品诗。
首联写诗人在山水之中度过了大半生的岁月,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用“一丘一壑半生中”来概括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颔联则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他看到身边有一个小孩,便亲切地称他为“老翁”。这一句中的“老翁”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暗指那位可爱的小孩。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说自己想要像孤云一样飞得更高更远,但是昨天做的梦却像寒月一样无法留住。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尾联则描绘了诗人的日常活动。他喝着茶,吃着饭,什么事都能完成,每天只需四三朝暮的时间就能度过。这里的“四三朝暮”可能是指一天之中的四个早晨和下午,也可能是指一个周期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间。而“付狙公”则可能是说让狙公来处理这些事情。这里的“狙公”可能是指一个负责管理农田的人,也可能是指一个专门负责狩猎的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晚年生活,表现出了他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通过诗人与小孩、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复杂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