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童即学佛,五十始披缁。
去发有先后,悟空无速迟。
游云经过雨,淙瀑到清漪。
此意分明否,人间不可思。

诗句释义

1 成童即学佛 - 此句表明从幼年开始,孩子就已经接触到佛教的教义和仪式。

  1. 五十始披缁 - “披缁”指的是剃度成为僧侣,这里的”五十”可能指的是年龄到了五十岁才开始正式出家修行。
  2. 去发有先后 - “去发”可能指的是剃度为僧或受戒时的仪式,“先”与“后”表示这个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的,有早有晚。
  3. 悟空无速迟 - “悟空”可能是对佛教中的一种理解或修行状态的追求,”无速”表示追求这种状态没有捷径,”迟”强调需要时间和耐心。
  4. 游云经过雨 - 此句可能寓意着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如云过天晴后的风雨等自然现象。
  5. 淙瀑到清漪 - “淙瀑”指小瀑布的声音,而”清漪”可能是指水面上的涟漪,此句可能比喻修行过程中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干扰。
  6. 此意分明否,人间不可思 - 这句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修行的真谛是明确且深刻的,而普通人难以理解这种境界,因此只能通过修行者的内心体会。

译文

从小开始学习佛教,五十岁才真正出家为僧。
出家的过程因人不同而有早晚之分,领悟佛法并没有快速的途径。
如同云经过天空,经历了雨后才能见到彩虹;修行的过程就像清澈的溪水,经过曲折后才能形成美丽的涟漪。
这种深刻的修行意境,是不是像凡人一样能够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出家的历程,以及其内心的感悟。它不仅仅是对出家修行的描述,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修行的真谛及其在人间的反映。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比喻,如云过雨后的美丽景象和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深刻的生活哲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普通世人理解和感受这一境界的无力,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悲观情绪,但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对于修行者内在体验的尊重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