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伦门外旧城墙,雉堞崩销草木荒。
人物已成尘土去,风烟犹与岁时长。
绿衫科第何曾贵,白发诗书不可常。
平昔往还吾亦预,经过此日倍凄凉。
注释:
过聂彦伦故宅:走过聂彦伦的故居。聂彦伦,北宋名臣,曾任宰相。
城门之外旧城墙,雉堞崩销草木荒。:聂彦伦的故居位于城门外的一片空地上,原来的城墙和城楼已经坍塌,周围的草木也荒芜了。
人物已成尘土去,风烟犹与岁时长。:曾经的人物已经消失,只有风烟和四季更替,仍然在继续。
绿衫科第何曾贵,白发诗书不可常。:穿着绿衫的人中,有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人,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尘土,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已经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平昔往还吾亦预,经过此日倍凄凉。:过去的交往和友谊,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我路过这个曾经繁华的地方时,心中充满了凄凉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过去的一种情感表达,通过对聂彦伦故居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荒凉,感叹世事变迁,人事如梦。
首句“城门之外旧城墙,雉堞崩销草木荒。”描绘了古城门前的废墟景象,城墙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残破的雉堞和荒草丛生的土地。这里用“城门”和“雉堞”这两个词,不仅点明了地点,还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第二句“人物已成尘土去,风烟犹与岁时长。”则进一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曾经的人物虽然已经化为尘土,但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却依然存在。这里的“风烟”既指自然的景象,也隐喻着岁月的变迁。
第三句“绿衫科第何曾贵,白发诗书不可常。”揭示了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失去了这些,就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耀。诗人用“绿衫科第”和“白发诗书”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知识和学问价值的思考。
第四句“平昔往还吾亦预,经过此日倍凄凉。”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和交往的回忆。他曾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今再次经过这片土地时,心中不禁感到凄凉和感慨。这里的“平昔往还”和“经过此日”形成了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聂彦伦故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感慨。他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这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