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灌园生,好尚只坟史。
偶为冻馁驱,放浪离桑梓。
初谋旅人食,岁月涒滩纪。
城西谒郎官,辞业入惊喜。
题门辱皇甫,啖炙烦周顗。
积渐近攀援,依稀召訾毁。
郴阳不果往,刘馆聊凄倚。
俯仰秋夏交,飘然动行李。
凌云古空谷,中卧幽真士。
寄书使来前,得共考经旨。
依从得所好,不分严霜委。
宵话酒乾樽,朝游屐磨齿。
春风忽浩荡,客兴又迁徙。
邑里有名卿,相寻走函纸。
淮南官未赴,盱上船犹舣。
禄廪见剩馀,羁栖请依止。
萧条出门去,四月大江水。
荏苒向枞山,愔沉傍书几。
侯鲭岂无味,旅疾或多鬼。
讽诵难呻呼,辛勤一期矣。
天书问乡贡,侮角士争起。
却治举场文,归参白襕子。
征鞍遂南首,故园冲炎晷。
把卷诣棘闱,骈罗聚千趾。
文章虽草草,论荐亦舋舋。
还与同籍公,西行望旒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中山感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西村灌园生,好尚只坟史。
- “西村”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或故乡,”灌园生”可能是指种菜的人,”好尚”意为喜好、追求,”坟史”则指史书、典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热爱和追求。
- 偶为冻馁驱,放浪离桑梓。
- “冻馁”指受冻挨饿,”放浪”意为放纵不羁,”离桑梓”则是指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因贫困而离家出走的情景。
- 初谋旅人食,岁月涒滩纪。
- “初谋”意为刚开始谋划,”旅人食”指旅途中的食物,”涒滩”则是江河边的滩涂,”纪”在这里可能是记录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为了生存而谋算食物的经历。
- 城西谒郎官,辞业入惊喜。
- “城西”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城市西边,”谒郎官”意为拜见官员,”辞业”是指辞去职务,”入惊喜”则表示进入官场的喜悦之情。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进入官场的情景。
- 题门辱皇甫,啖炙烦周顗。
- “题门”指的是拜访他人门前,”辱皇甫”可能是说受到皇甫姓的人的侮辱或轻视,”啖炙”意为品尝烤肉,”烦周顗”则是形容周顗很忙,无法接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拜访他人时遭受的尴尬和无奈。
- 积渐近攀援,依稀召訾毁。
- “积渐”意为逐渐积累,”攀援”是指向上攀升或者寻求帮助,”依稀”表示模糊不清,”召訾毁”则是招致非议和毁谤。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努力攀附权贵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非议和诋毁。
- 郴阳不果往,刘馆聊凄倚。
- “郴阳”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所在地,”不果往”表示未能成行,”刘馆”则是指朋友的居所,”聊凄倚”则是形容心情凄凉地靠在朋友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实现前往郴阳的愿望而感到的失望和凄凉。
- 俯仰秋夏交,飘然动行李。
- “俯仰”意为上下左右,”秋夏交”可能是指季节交替之时,”飘然动行李”则是形容行李随风飘动的样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季节变换之际,行李随风飘动的景象。
- 凌云古空谷,中卧幽真士。
- “凌云”意为直上云霄,”古空谷”可能是指古老的山谷,”中卧”表示在里面休息,”幽真士”则是形容隐居的高洁之士。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高耸入云的古老山谷中,与幽静高洁的隐士共处的情形。
- 寄书使来前,得共考经旨。
- “寄书使”指的是使者或邮差,”考经旨”则是指研读经典并理解其要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收到书信之前,通过阅读经典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 依从得所好,不分严霜委。
- “依从”意为听从并遵循,”得所好”表示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分严霜委”则是形容不受严寒影响,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遵循自己喜好的同时,不畏惧严寒的态度。
- 宵话酒乾樽,朝游屐磨齿。
- “宵话”意为夜间交谈,”酒乾樽”则是形容饮酒后的状态,”朝游屐磨齿”则是形容早晨行走时鞋子磨损的情景。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夜晚畅谈饮酒后的愉悦和清晨行走时的疲惫状态。
- 春风忽浩荡,客兴又迁徙。
- “春风”可能是指春天的气息,”忽浩荡”表示突然变得浩大,”客兴”是指旅途中的兴致,”迁徙”则是形容迁移流动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春风吹拂而感到心情舒畅,但同时也因为旅行而感到兴奋不安。
- 邑里有名卿,相寻走函纸。
- “邑里”指的是家乡,”有名卿”表示有一个有名的人,”相寻走函纸”则是形容相互寻找并传递书信的情景。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家乡遇到一个知名人士,并通过书信交流的场景。
- 淮南官未赴,盱上船犹舣。
- “淮南官”可能是指淮南地区的官职,”未赴”表示还未上任,”盱上船犹舣”则是形容在船上停留等待的情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尚未赴任淮南地区,而是在船上等待的情况。
- 禄廪见剩馀,羁栖请依止。
- “禄廪”是指俸禄和粮食,”见剩馀”表示还有剩余的部分,”羁栖请依止”则是形容请求留下居住的情况。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得到余下的俸禄和粮食后,请求留下居住并得到允许的情景。
- 萧条出门去,四月大江水。
- “萧条”表示冷清、孤独,”出门去”则是指离开家去外地,”四月大江水”可能是形容江水的波涛汹涌,或者是表达一种孤独感和离别的情绪。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后,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 荏苒向枞山,愔沉傍书几。
- “荏苒”表示时间流逝的样子,”向枞山”则是指朝着枞木山的方向前进,”愔沉傍书几”则是形容在书桌旁边静静地看书的情景。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枞木山上向远处望去,并在书桌旁静静地阅读书籍的情景。
- 侯鲭岂无味,旅疾或多鬼。
- “侯鲭”可能是指美味佳肴,”岂无味”表示不会觉得无趣,”旅疾或多鬼”则是形容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疾病和困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美食,但也可能面临旅途中的各种困难和疾病。
- 讽诵难呻呼,辛勤期一日。
- “讽诵”表示朗读背诵诗文,”难呻呼”则是指难以张口发出声音,”辛勤期一日”则是形容期待着能够度过一天的努力和奋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不断努力读书学习,希望能够度过艰难时刻的决心和期望。
- 天书问乡贡,侮角士争起。
- “天书”可能是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问乡贡”表示询问地方选拔的人才,”侮角士争起”则是形容那些被羞辱的文人争相起来回应的情况。这句话描绘了皇帝对地方人才的重视以及文人之间的竞争和互动。
- 却治举场文,归参白襕子。
- “却治举场文”表示放弃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归参白襕子”则是形容回到家乡穿上白色的官袍(古代官员常穿白色衣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放弃科举追求隐居生活的决定。
- 征鞍遂南首,故园冲炎晷。
- “征鞍”可能是指战马的鞍具,”遂南首”表示向南出发,”故园冲炎晷”则是形容家乡在炎热的夏天到来时的景象。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南下时的情景以及家乡夏日的到来。
- 把卷诣棘闱,骈罗聚千趾。
- “把卷”表示拿着书籍,”诣棘闱”则是形容去参加考场的情景,”骈罗聚千趾”则形容考场熙熙攘攘,考生众多。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参加考试的场景以及考场内的考生数量众多。
- 文章虽草草,论荐亦舋舋。
- “文章虽草草”表示虽然文章写得匆忙简略,但也能被推荐使用,”论荐亦舋舋”则是形容得到推荐的荣誉也相当显著和响亮。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尽管文章匆忙草率,但也能获得重要的认可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