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垂地风头恶,寒色侵肌雪意酣。
路转溪桥回马足,行穿松径得僧蓝。
联裾正喜陪清赏,挥麈何妨共剧谈。
它日海邦传盛事,诗仙曾此驻鸾骖。
景伯正字招东郊观梅晚集茶院秀远堂举之舍弟有诗景伯和章见简同赋
注释:
- 景伯: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
- 正字:官职名,负责书写或校对工作。
- 召:邀请。
- 东郊:东面郊外的地方,通常指洛阳一带。
- 茶院:可能是指茶馆或者茶艺馆之类的地方。
- 秀远堂:可能是一个文人雅集的地方。
- 联裾:形容衣服相连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穿着相同服饰的人聚在一起。
- 鸾骖(cān):指帝王的车驾。
释义:
青春垂地风头恶,寒色侵肌雪意酣。
路转溪桥回马足,行穿松径得僧蓝。
联裾正喜陪清赏,挥麈何妨共剧谈。
它日海邦传盛事,诗仙曾此驻鸾骖。
译文:
春风拂面,吹得衣角飘飘欲飞,但寒意逼人。
道路曲折,转过溪桥,马蹄声在溪水边回响。
穿过松林小径,来到一座和尚的茅屋前。
大家穿着连襟服饰,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春光,畅快交谈。
将来如果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我们都要像诗仙一样,一起参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相聚在茶院、秀远堂等场所时,即兴创作的一首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色,表达了与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诗中,“青春垂地风头恶,寒色侵肌雪意酣。”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和萧瑟,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这种对比使得春天的美景更加鲜明,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路转溪桥回马足,行穿松径得僧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诗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溪流和山间的风景,感到心情愉悦。而当他来到一座松树林的小径时,更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这里的“僧蓝”可能是指山林间的颜色,也可能是指僧人的衣服颜色。
“联裾正喜陪清赏,挥麈何妨共剧谈。”则是诗人与朋友们在一起时的欢乐场景。他们穿着相同的服饰,一同欣赏着美景,畅所欲言,交流着心得。这里的“联裾”可能是指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礼节,即穿着相同颜色的衣物,以示友好。而“挥麈(dié)”则是一种古代的文房四宝之一,是用来写字的工具。这里的“挥麈何妨共剧谈”则表示诗人和他的朋友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交流思想。
“它日海邦传盛事,诗仙曾此驻鸾骖。”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朋友们一起欣赏美景,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而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诗仙那样的人物,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这里的“海邦”可能是指海外的国家或地区,也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而“诗仙”则是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别称。这里的“驻鸾骖”则表示诗人希望能够如诗仙一般,拥有高贵的品质和高尚的精神。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