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
”`
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
【译文】
年轻时就接近仕途,声名传遍四海。
能怀抱天下的珍宝,却独自让月中的花盛开。
既然已经登上了龙门,大家一同观赏飞升为凤凰。
如今为何在清静的朝廷,高傲地躺在明亮的时代。
【赏析】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范蜀公的人生轨迹和晚年生活,展现了他一生的成就与遗憾。首句“蚤岁青云近”表达了他在年少时期就接近仕途、名声远播的辉煌;接着“英声四海驰”则形容他的声望遍及四海。然而,诗人并未因早年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通过“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展现了他对国家、对百姓深沉的爱和责任感。这里的“天下宝”不仅指国宝,也暗喻着国家的宝贵财富和人民的智慧;“月中枝”则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接下来三句“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既已登龙坂”意味着他已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咸观入凤池”则表明众人都看到了他的才能和地位。然而,接下来的转折意味深长,“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老体衰、未能继续为国效力的遗憾。这里的“清禁”可能指的是皇帝或朝廷,而“偃蹇卧明时”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虽然年老体弱,但依然保持清醒头脑、关注国家大事的状态。
《范蜀公挽诗》不仅是对范蜀公一生的赞美,也是对其晚年生活无奈的叹息。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范蜀公的一生功业和晚年的悲哀,以及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