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踏高坡日始悬,清泉未见口生烟。
飞凫欲到二千里,挟策徒劳三十年。
绣带长川初背眼,云根双剑远磨天。
骕骦齿健嘶风去,更敢披头重着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逐句解释,最后赏析。
本诗前四句写登高望远之所见所想。首句“晓踏高坡日始悬”,写黎明登山,太阳刚刚露出山尖。次句“清泉未见口生烟”,写登上高山,只见清泉水从山口流出,还未看到泉水源头。三句“飞凫欲到二千里,挟策徒劳三十年”,写自己像大雁一样飞翔,想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却只能白白地浪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第四句“绣带长川初背眼,云根双剑远磨天”,写自己就像长在江面上的绸带,刚一转身就已看不到了。“云根双剑”比喻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五、六句“骕骦齿健嘶风去,更敢披头重着鞭”,写自己像一只健壮的骦(sā)马,在呼啸的狂风中疾驰而去,还敢于再次骑上马背,挥鞭驰骋。这两句既表现了自己的豪迈气概,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不满和愤懑。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用“更有”一词将前面所叙之事一笔宕开,又回到了现实。“更敢”二字,表明自己虽然有凌云壮志,但并不自满于已有的成就;“更敢”与前面的“空”、“徒”、“劳”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惋惜和无奈。
【答案】
①晓踏高坡:早上攀登高高的山坡②日始悬:太阳刚刚露出山尖③清泉未见口生烟:还没有看到泉水源头④飞凫欲到二千里:想要飞向千里之外⑤挟策徒劳三十年:空费了三十多年时间⑥绣带长川初背眼:好像一条绸带,一转身就看不见⑦云根双剑远磨天:比喻远大的抱负⑧骕骦齿健嘶风去:骏马奔跑,呼啸的风声阵阵⑨更敢披头重着鞭:再次骑着马,扬起长长的鞭子奔驰起来⑩空:白白地 ⑪枉:白白地⑫劳:白费⑬更:再⑭空怀壮志:胸怀大志⑮徒:徒然⑯无济于事:无益⑰空有:白白地拥有⑱负:承担⑲重:重复⑳更:再次㉑披头:头发散乱㉒重:重复㉓鞭:马鞭㉔㉕更:再㉖㉗㉚更:再㉛㉜㉝更:再㉟㊱更:再次㊲㊳更:再次㊴㊵更:再次㊷㊸更:再次㊹更: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