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驾神鳌远翠埃,外人休咏北山莱。
自无失脚刘郎到,怕有吹笙子晋来。
云散晓风飘鹤氅,月明春浪浸瑶台。
似闻方士穷真色,归笑长红越女腮。
【注释】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在今山东蓬莱县。别岛:指蓬莱的蓬莱岛。已驾:已经到达。神鳌:神话中巨大的海龟。翠埃:青翠的山色。北山莱:即《北山移文》,晋王献之为躲避政治斗争而写的《与世子笺》。刘郎:指王献之。吹笙子晋:指晋国人荀瑶的故事。荀瑶曾梦见天上吹箫的人,后来成为神仙,故称。云散:形容云彩消散。晓风:早晨的风。飘鹤氅:形容飘逸如鹤羽的衣裳。月明春浪:月光下春江上波光粼粼。瑶台:神话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蓬莱山。方士:道士。穷真:追求真理。长红:指女子搽粉的脸。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名篇之一。张祜(752—815),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他是宰相张九龄的族孙,大历六年进士,曾任昭义军节度使、相州刺史等职,后罢官回乡。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当时安禄山叛乱,朝廷将张祜流放钦州,张祜到钦州后,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这次贬谪的心情。
全诗以“蓬莱别岛”开头,描绘了一幅仙境图:神龟已经载着仙人飞到了遥远的青山之上;世人不要咏叹那被北风吹拂过的蓬莱山,那里有刘宋时期的王献之,也有晋国时的荀瑶,他们都是因避祸隐居山林才成就了一段佳话。接着写自己来到这远离尘嚣的仙境,虽然无失足之险,但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有人像古代的吹笙子晋一样来到这里,于是作者便在想象中描写了这里的景色:晨风微起,云儿散去,鹤氅飘飘,月光皎洁,春江水波粼粼,仿佛映照着仙子们的瑶台宫殿。最后又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想象中有方士们追求真理的足迹,自己不禁归笑那些长着红颜的越女。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仙境与现实巧妙地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中还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性的语言。例如,“神鳌远翠埃”中的“神鳌”,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巨大海龟,它载着仙人飞翔于青山之间;“外人休咏北山莱”中的“北山”,指的是著名的《北山移文》一文,这篇文章是晋代王献之为了躲避政治斗争而所写的;“吹笙子晋”则引用了晋国时期荀瑶吹笙成仙的故事,这些都是诗人在表达他对这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云散晓风飘鹤氅”、“月明春浪浸瑶台”等形象生动的诗句来描绘仙境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