殒我父天悲入骨,更有诸昆寄吴越。拊膺洒血欲长号,畏伤孀母辄不发。
罪逆自合当刑诛,神谴人怒岂汝忽。呜呼三歌兮歌极伤,午天为我下严霜。

【注释】

龙兴:指江西南昌。子美:指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寓居:居住。同谷:指四川彭州一带,当时属剑南道。七歌:指《蜀都赋》、《三阁赋》等七篇赋文。

【译文】

我的父亲殒命天崩地裂悲痛入骨,还有兄弟姊妹寄居吴越。抚胸捶胸泪下沾衣,因怕伤老母不敢放声痛哭。

父亲罪逆当受刑诛,神怒人怨岂有错处?啊!三首诗写尽哀痛之极,午时天降严霜寒意逼人。

【赏析】

这是诗人在江西任所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杜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对父死的哀痛之情,抒发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全诗句句写情,字字含泪,感情沉郁悲壮,风格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相似,是一首感人肺腑、催人涕下的名作。

开头四句写自己对父死的悲痛心情。“殒我父天悲入骨”意思是说:我的父亲的死,使我悲痛得如同天塌一般。“更有诸昆寄吴越”意思是说:而且我的兄弟们也远寄他方。“拊膺洒血欲长号”意思是说:我悲痛欲哭,拍着胸口,洒着鲜血,想大声呼喊。“畏伤孀母辄不发”意思是说:我怕伤到母亲而不敢放声大哭。这几句,把诗人对父死的悲痛情绪和盘托出。

接着四句写自己对父死的原因和态度。“罪逆自合当刑诛”意思是说:因为父亲犯了罪,应该受到惩罚。“神谴人怒岂汝忽”意思是说:神灵的谴责,人们的愤怒,难道都是由于你的缘故吗?这两句是对上一句的反诘,表明自己对于父亲的死并不感到奇怪,因为父亲有罪,所以神怒人怨,这是理所当然的。“呜呼三歌兮歌极伤”意思是说:啊!三首诗歌写得多么悲伤啊,到了中午天空突然下了一阵严霜。这两句又回到了开头四句,但语气已经不同,由控诉变为感叹,由悲痛转为感慨,感情更加深重。“午天为我下严霜”的意思是说:到了中午,天空忽然降下一阵严霜。严霜,即严寒的冷气,象征着冷酷无情的现实。

最后两联写自己对父死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意思是说:我在江西做官是客居异乡,仿效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作《蜀都赋》、《三阁赋》一样作《同谷七歌》。“龙兴”,指江西南昌;“龙兴客旅”,指江西的客居异乡者。“子美”,指杜甫;“寓居同谷七歌”,指杜甫在成都草堂作《蜀都赋》,在东屯作《三阁赋》等。“七歌”,这里泛指七篇赋文。

“殒我父天悲入骨”四句,承接前六句,进一步抒写自己对父死的哀痛之情。“拊膺洒血欲长号”,意思是说:我捶胸拭血,伤心欲绝。“畏伤孀母辄不发”,意思是说:怕伤到母亲而不敢放声大哭。这几句把诗人对父死的悲痛和对母亲的爱的感情交织起来,使感情更加深厚。

“罪逆自合当刑诛”四句,承上启下,转入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认为父亲犯了罪,应受惩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诗人担心的是神灵的谴责,人们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亲有罪,而是由于其他原因。这就引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人想到朝廷中的奸臣当道,朝政腐败黑暗,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忧心忡忡。

最后两句“呜呼三歌兮歌极伤,午天为我下严霜”,承上两句而来,诗人以杜甫为榜样,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像杜甫一样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入世的愿望。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杜甫已离开长安两年多,回到故乡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忧心忡忡,因而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诗人运用自己的感情体验来表达别人的感情体验,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代替别人的经历,从而创造出真实、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所谓“移情入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