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木萋萋二月寒,杏垂红雨涕浪浪。
无司花女太幽绝,有索酒郎多醉狂。
弄影莫陪张子野,断肠空忆贺横塘。
春来亦欲寻诗社,却怕诗工与道妨。
张仁溥寄游沧浪诗用韵,一首。非为沧浪作也。卉木萋萋,二月寒。杏垂红雨涕浪浪。
《沧浪亭》
【注释】:
①萋萋:繁茂貌。
②杏花落:即“杏花雨”。
③浪浪:同“浪荡”,放荡不羁貌。
④无司花女太幽绝:没有管花草的仙女太清高了。
⑤有索酒郎多醉狂:有的讨酒喝的人太醉了。
⑥弄影:指照影子。
⑦张子野:即苏轼(苏东坡)。
⑧贺横塘:即贺铸(贺方卿),北宋文学家、词人。
⑨春来:春天到来,即新春。
⑩亦欲:也想。
【赏析】:
此诗写沧浪亭。
前四句是说,二月里,百花凋零,只有杏花开得正旺,仿佛下着红雨,而那红雨又似乎在流着泪。这两句诗,把沧浪亭周围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五、六句是说,这里既没有管花草的仙女,也没有讨酒喝的人,他们都是清高、孤僻的;而有的讨酒喝的人喝得醉醺醺的。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写出了沧浪亭的幽静与热闹形成鲜明的对照。
后四句是说,我在这里看影子,想贺铸,想张子野,想和朋友们一起饮酒吟诗,但又怕妨碍了做官的机会,所以又想躲避到这幽静的地方来。这四句诗,表现诗人对沧浪亭的喜爱。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全诗写景,写花,写酒,写影,写友,处处扣住沧浪亭这个题眼。而诗中又以沧浪亭为中心,把沧浪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写得很美,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作者应湖州知州陈襄之邀,到湖州任通判时所作。《沧浪亭》原为沧浪寺的遗址,后来经过多次修筑改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沧浪亭》是宋代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也是我国园林史上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