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馆于予恰九春,临分更欲问云津。
良心易放当持敬,精义无穷要汲新。
刍狗科名应是梦,貂蝉宦业竟成尘。
世间公议难磨灭,第一还须作好人。
【注释】
子馆:子馆是范仁叔在洛阳的住所,他以布衣而官至翰林学士,人称范八行。西归:指辞官。范八行与定叟(即范纯仁)为好友,范八行去官后回洛阳居住,定叟也从外地来洛阳看望他。解褐:指脱下公服,穿上平民衣服(即初仕)。西归:辞去官职返回故乡。简:通“荐”,推荐。定叟(即范纯仁):字定国,北宋名相,曾三次拜相。云津:渡口。
【译文】
子馆就在你正中九春,分别之际还想问你要渡江吗?
良心容易放荡要持敬,精义无穷要保持学习精神。
刍狗科名应是梦,貂蝉宦业竟成尘。
世间公议难磨灭,第一还要做好人。
【赏析】
此诗作于元祐四年(1089),诗人因党争被贬,范八行的去职和范纯仁的复出都使诗人感慨良多。范八行去职时,其子范纯仁尚在太学,诗人曾送别,并写了《送范纯仁赴调西京》一诗:“子馆恰临分,西归欲问津。人心方易放,君意独宜真。”(《全宋诗》卷三六四)范八行此次离京赴洛阳,范纯仁又专程到洛阳相送,诗人有《次韵范纯仁见寄》一诗:“西归犹自喜,东去复何言。旧学心犹在,新知事已繁。”(《全宋诗》卷三七七)。可见二人友情之深厚。
范八行与范纯仁都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两人关系密切,政治上互为表里。范八行在朝时,力主变法;而范纯仁则反对新法,主张守成。当王安石新法受挫,神宗病危之际,两人又共同上书请立储君。但变法派内部矛盾尖锐,导致元丰年间的政局动荡,范八行、范纯仁先后被迫离职。诗人对此深有体会,故对范八行的去职和范纯仁的复出都有感而发。
首联两句写子馆相聚。“子馆”即子舍,是范八行居所,范纯仁以布衣而官至翰林学士,人称“范八行”。范八行去职之后,诗人曾送别他,并在诗中表示祝贺说:“子馆在予恰九春,临分更欲问云津。”意思是说,子馆正好是春天时节,离别之际,你还想问我还要去渡口吗?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祝福。
颔联两句写朋友之间的交往之道。范八行认为,君子应当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他还认为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进取、永远不落伍。范八行的话非常深刻,因此诗人对此进行了发挥。他认为,虽然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美好的品德,但是如果不能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那么这些美好的品德就会逐渐消失殆尽。相反,如果能够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那么就能够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范八行的劝勉之词。
颈联两句写朋友之间的交往之道。范八行认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追求的是正义和真理,而不是名利和地位。因此,他告诫范纯仁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而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范八行的话非常深刻,因此诗人对此进行了发挥。他认为,虽然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美好的品质,但是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善良之心,那么这些美好的品质就会逐渐消失殆尽。相反,如果能够时刻保持善良之心,那么就能够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范八行的劝勉之词。
尾联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他认为,世间的公论是非常难以改变和磨灭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好人。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范八行的鼓励和鞭策。
整首诗通过描绘范八行去职后的情景以及范纯仁复出后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和鞭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