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高士宅,今日梵王居。
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疏。
风流嗟往事,精爽閟遗墟。
回首乌衣巷,凋零兵火馀。
【注释】
- 次唐彦猷:这是诗人自题的诗句,表示对唐彦猷的敬意。
- 顾亭林:指东晋时期的高士顾欢(字景兴),他曾经在吴郡顾家宅院读书,后来隐居山林,被称为“亭林先生”。
- 梵王居:梵王是佛教中的天界统治者之一,这里指代佛寺。
- 楼影衔山远:形容寺庙建筑与山景相得益彰。
- 钟声隔岸疏:描述寺庙钟声从远处传来,声音稀疏。
- 精爽閟遗墟:精爽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和灵魂状态,閟意为封闭,遗墟意为遗迹、废墟,意思是说这些地方已经没有人居住,只剩下了遗迹。
- 乌衣巷: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条古街巷,以东晋时乌衣人在此居住而著名。
- 兵火馀:指战争过后留下的荒凉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切之情。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建筑、环境以及人们的活动,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
首句“昔时高士宅,今日梵王居”,诗人回忆了古代的高士之家,如今已成为佛寺。这种转变既展示了时间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变。
接下来的句子“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疏”,描绘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美丽,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失落感,因为这样的美景现在只能通过远处才能看到。
“风流嗟往事,精爽閟遗墟”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文化遗产的消逝。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文化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回首乌衣巷,凋零兵火馀”,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南京的乌衣巷,这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也是许多文人骚客的聚集地。然而,战争的破坏使得这个地方变得荒芜,昔日的繁华不再。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