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齐映为州日,从此山因姓得名。
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
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
梦到亦须尘虑息,那堪图画入神京。

【注释】

齐山:即齐云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南。唐开元中,李白曾游此山。因山中有“齐云”,故名。

齐映:字元光,唐开元进士,官至尚书郎。开元十二年(724),任宣城郡(治今安徽宣城市)长。后因得罪权臣张说,贬为江宁令,又改当涂令。天宝三载(744年)任扬州司马。后被诬入狱死。他与李白、孔巢父友善,常相唱和。

牧之:即李杜牧,唐代诗人,有《自齐安舟行献吴兴李判官》诗。

秋至:秋天到来之时。

寒溪:指齐云山水中的一条小溪。清:清澈。

尘虑:世俗的忧患。

神京: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赞美齐云山,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表达了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调悲凉,富有艺术感染力。

前两句写诗人游齐云山时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当年李白游齐云山是在开元十一年(713),而“齐映为州日”(当时齐云山属宣城郡管辖),则在开元十二年。次句写齐云山得名的原因。“从此山因姓得名”意谓齐云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山上有齐云,这同李白的名字有关。“姓”与“名”相对,说明齐云山因李白而得名,而“姓”也因齐云山而得名。

三四句写秋景及诗人的感受。“却自牧之赋诗后”一句是说李白曾在齐云山作诗,“每逢秋至菊含情”二句是说他每到秋天来到齐云山,看到菊花开放,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因而感到十分感慨。“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这是写诗人登山游览的情景。“行寻”、“坐观”是说诗人走遍了整个山间,观赏了山峰的高峻和溪水的清澈。“寒溪”二句是说,从高处往下看,那几条蜿蜒流淌的小溪,如同银带似的闪烁于青翠的山色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五六句写梦境和现实的对照。“梦到亦须尘虑息”二句说,诗人在梦中也不得不放下世俗的纷扰和忧愁。“那堪图画入神京”二句是说,即使画上一幅齐云山的图,也不能把眼前的美景完全表现出来。这既表明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叹,也表现了他的一种无奈心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于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梦到”二句是说诗人常常梦见自己来到了神京长安,但梦中也不得不抛开世俗的忧患。“那堪”二句是说,即使画上一幅齐云山的图,也不能把眼前的美景完全表现出来。“入神京”是说诗人梦中来到长安,但梦中也不得不抛开世俗的忧患。“那堪”二句是说,即使画上一幅齐云山的图,也不能把眼前的美景完全表现出来。“入神京”是说诗人梦中来到长安,但梦中也不得不抛开世俗的忧患。

这首诗以齐云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写诗人游历齐云山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于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