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郭一廛殊未涯,不堪眼底又春华。
宦游趁食负惭色,大似田头拾粒鸦。
【注释】
- 次韵:这是一首和诗,即诗人在倪巨济的诗后应和的一首诗。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和者在原诗基础上稍作改动,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 倪巨济: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曾做过翰林院编修、中书省参知政事等职,因被贬谪而流落民间,晚年居乡间。
- 春怀:春天的情怀。
- 近郭一廛:指靠近县城的一处宅院。廛,古代计量土地面积单位,等于一顷地的一半。
- 不堪眼底又春华:意为眼前的春景已经看腻了,再也欣赏不出什么新奇的地方。
- 趁食:利用职权谋私利。
- 负惭色:愧对良心。
- 大似:像。
- 田头拾粒鸦:比喻自己为官清廉,与百姓无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失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首句“近郭一廛殊未涯”,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他居住在靠近县城的一处宅院,但这里的生活已经看腻了,再也没有新奇之处可以吸引他的眼球。这一句中的“殊”字,强调了他的无奈和厌倦之情。
第二句“不堪眼底又春华”,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春华是指春天的美好景色,但他却无法欣赏,因为眼前的景象已经让他感到厌烦。这一句中的“春华”二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第三句“宦游趁食负惭色”,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揭示了自己为何选择仕途生活的原因。他认为官场生活可以谋取私利,因此他选择了这条路。然而,他却愧对良心,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地为百姓服务,而是只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一句中的“趁食”、“负惭色”等词语,都表达了他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第四句“大似田头拾粒鸦”,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为政清廉的形象。他认为自己在为政过程中,就像在田头拾起一粒粒的稻谷一样,都是出于真心实意,没有掺杂任何私心。这一句中的“田头拾粒鸦”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他在为政过程中的情景,又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自问自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