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鼓无声昼阒沈,荒碑积雨古苔侵。
忽飞寒雀窥斋钵,偶有驯猿听梵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语言的把握。
(1)
“鱼鼓无声”一句,写环境静谧;“昼阒”是“日暮”、“黄昏”的意思,点出时间。“荒碑积雨”,写荒废的古碑上长满了苔藓。“窥斋钵”两句,写僧人在黄昏时来敲我的房门,我正在斋戒诵经,他敲门进来。“驯猿听梵音”,是写僧人在诵经时,一只驯养的小猿也过来听他的梵音,表现了寺院环境的幽静。
(2)
从“忽飞寒雀”至结尾,写诗人在庭院中看到的情景。诗人听到敲门声后,出门一看,原来是一群野鸟在飞,有几只停在檐前,有的落在窗棂上,有的在房檐间盘旋。诗人不禁想起自己过去在宦海生涯中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忽飞”两句,写出了野鸟忽然飞起,给这寂静的景象增添了生气。“寒雀”两句,写野鸟在房檐、窗棂间盘旋飞舞,好像在为诗人吟诵诗篇;“偶有”两句,写僧人在诵经时,一只驯养的小猿也过来听他的梵音,表现出寺院环境的幽静。
【答案】
译文:
白天没有声音的寺庙显得更加寂静,古碑上长满了青苔,被雨水浸染得斑驳陆离。
突然飞来几只小麻雀在檐下跳跃,偶尔也有只小猿跟着佛经的梵音叫个不停。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叙事,尾联点题。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一幅清幽恬淡的晚景,宁静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院落。首句“鱼鼓无声昼阒沈”,以“无
鱼鼓”来烘托“无声”之静。“鱼鼓”本是佛教法会的一种乐器,这里借指僧人。“无鱼鼓”即表示僧众不击
打鱼鼓。“昼阒”是说白昼的沉寂,“昏沈”则是黄昏降临的意思。这两句把读者带到了傍晚时分。次句“荒
碑积雨古苔侵”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荒碑”是指寺内的古碑,因久置不用而积满尘埃。“积雨”则说明
是雨天。“古苔侵”表明这些碑石已经长满了苔藓,十分陈旧。第三句“忽飞寒雀窥斋钵”,是说在这清冷的夜晚,
忽然飞来几只小麻雀,它们好奇地窥视着我的禅床,好像在问我:“你在做什么?”“斋钵”,就是和尚吃
饭的器具。第四句“偶有驯猿听梵音”,则描写了一幅更为动人的画景:一只小猿也跟随着僧人念诵佛经的声音
而来,它在屋梁上跳来跳去,似乎在聆听什么。
这首诗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把一个宁静、幽深、充满禅意的庭院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