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
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
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
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
澹轩
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
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
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
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
注释:
- 野鹤元同性:野鹤的本性和天性是一样的,都保持着自然的纯净。
- 晴山正满门:晴天的山峦正对着我的门,景色优美。
- 那知有城市:不知道城市的存在,与自然融为一体。
- 初不异丘樊:起初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就像在山林中一样。
- 水静嫌风挠:水面平静,却担心风吹动,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
- 花开畏蝶喧:花儿盛开时,害怕蝴蝶的飞舞,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细腻的情感。
- 应当如是观:应该这样看待事物,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 客至亦忘言:客人来访也不觉得尴尬或拘谨,能够畅所欲言,表现出对客人的欢迎和对环境的适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野鹤”和“晴山”象征着自然界的纯洁和美丽,而“城市”则代表着人类文明和复杂。诗人通过对比这两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反思。
“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陌生感和好奇。他发现城市虽然繁华,但并没有改变他的心境,他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珍视。
最后两句“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欣赏水静时的宁静和花开的美景,但却担心风吹和蝶舞会打破这份宁静和美好。这种矛盾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它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展现,也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