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舶忽惊风打头,观澜又破一年秋。
若为尽作杯中物,安得飞来枕下流。
岂计双凫兼乘雁,谁分去马与来牛。
君王大业追神禹,前日黄龙已负舟。

《观潮二首》是宋代著名诗人李处权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观看大海波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海舶的动态和对自然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国家大业的向往。

“海舶忽惊风打头”,描述了海上的船只突然受到大风的影响,仿佛被风吹得惊慌失措。这里的“忽”字表现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使得整个场景变得生动而具有动感。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风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现象给人带来的震撼。

“若为尽作杯中物,安得飞来枕下流。”这两句诗意地表达了一种愿望:如果能将这壮观的景象全部收藏入杯,或者将其化作飞流直下的溪水,流淌在枕边,那该多好啊。这种表达既是一种想象,也可能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视。

诗句“岂计双凫兼乘雁,谁分去马与来牛。”以动物的形象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无法控制自然界的现象,如同两只鸟一起飞翔却无法同时停留在一只天鹅背上,或是一匹战马与另一匹战马同时奔跑。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君王大业追神禹”,这里借用古代贤君禹王治水的典故,寓意着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效仿先贤,为国家的大业贡献力量。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深切期望。

“前日黄龙已负舟”。这句诗中的“黄龙”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而“负舟”则可能意味着不幸或灾难的发生。这表达了一个对比——希望国家能像神禹那样治理得当,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世事无常,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困难。

《观潮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通过对风的描绘、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更通过诗歌传达出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