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密雨来纷纷,过午人家犹掩门。
水寒鸥鸟亦亡赖,烟湿梅花如欲言。
顿忘客子怀抱恶,可喜丈人颜色温。
而今何计百年事,乞与清诗当绿樽。
【注释】
山行:即山行诗。道中:在道路中,指途中。翁养源:字养源,号静斋,南宋诗人,有《静斋集》。
【译文】
山路行走,密雨纷扬,经过正午,人家还掩门而居。水寒鸥鸟也无赖起来;烟雾弥漫的梅花似要诉说心事。顿然忘却了游子怀才不遇的愤懑,可喜的是老人脸色温暖。如今又怎样计虑百年大计,只盼乞求一首清丽之诗来代替浊酒。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途经静斋时作。诗写旅途见闻,寓情于景,表达了对静斋主人和老人的赞美之情。
首句“山行密雨来纷纷”,写旅途所见。起笔便描绘出一片迷蒙的烟雨景象,为下文作好铺垫。“过午人家犹掩门”,写旅途所见。“犹”字点明时间已是正午时分,而人家仍关紧门户,不让人出来,可见天气之恶劣。“水寒鸥鸟亦亡赖”,写沿途所见。“亡赖”二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鸥鸟受寒后那种无可奈何的情态。“烟湿梅花如欲言”,写沿途所见。“欲言”二字,既写出了梅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又暗示了作者此时心情的抑郁、苦闷。
三、四句,写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客子怀抱恶”,写诗人内心的感受。“客子”,即游客。“怀抱恶”,即心怀愁苦。这一句看似写自己,实是写行人。“可喜丈人颜色温”,写诗人的感受。“可喜”二字,说明诗人内心由冷转暖,由苦转乐。“丈人”,是对老年人的尊称。“颜色温”三字,表明老人虽然年老体衰,但仍保持着慈祥和蔼的面容。
五、六句,写诗人因老人和善面露笑容而深感欣慰。“而今何计百年事”,感叹人生短暂如梦。“百年事”,指人的一生。“乞与清诗当绿樽”,以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怀,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欢离合。“乞与”,请求给予。“绿樽”,指绿色的酒壶。
全诗通过对旅途所见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同时通过表达这种感慨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欢离合。诗风平易自然,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