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空月挂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
亭亭自是尘表物,玉质敢有烟埃昏。
西州风土似南国,高树缭台丞相园。
居然志士节独苦,炯若德人颜更温。
至今往往入幽梦,梦去折花迎朝暾。
寇来一炬半月红,伤心无处求朱门。
君知行乐不可缓,中圣友贤馀勿言。
侍郎堂西腊前破,唤取我辈斟洼樽。
张元览追和东坡咏梅要予同赋
江空月挂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
亭亭自是尘表物,玉质敢有烟埃昏。
西州风土似南国,高树缭台丞相园。
居然志士节独苦,炯若德人颜更温。
至今往往入幽梦,梦去折花迎朝暾。
寇来一炬半月红,伤心无处求朱门。
君知行乐不可缓,中圣友贤馀勿言。
侍郎堂西腊前破,唤取我辈斟洼樽。
赏析:
此诗为张元览追和苏轼《咏梅》而作。诗人在赞美梅花的傲骨与高洁品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不满之情。全诗以咏梅为题,既赞颂了梅花的高雅品格,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首联“江空月挂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光洒在疏梅村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里的“生香”一词,既形容了梅花的芳香,也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湔祓”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如同古人一样,用清香来洗涤自己的魂灵。
颔联“亭亭自是尘表物,玉质敢有烟埃昏。”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形象。这里的“亭亭”一词形容了梅花挺拔的姿态,如同一位高贵的女子;“玉质”则形容了梅花的质地,如同一块精美的玉石。然而,这些美丽的形象却常常被世俗所污染,使得它们变得模糊不清。这里的“敢有”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世俗化的担忧。
颈联“西州风土似南国,高树缭台丞相园。”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这里的“西州”指代了诗人所在的城市;“风土”则形容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南国”则暗示了南方的气候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依然能够茁壮生长,这不禁让人感叹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高树缭台丞相园”则描绘了梅花生长的地方——一座高大的楼台旁边种植了一棵棵梅花树。这里的“缭台”一词形容了楼台的宏伟壮观;“丞相园”则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的府邸。
尾联“居然志士节独苦,炯若德人颜更温。”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高尚品格。这里的“居然”一词表示出乎意料,暗喻着梅花的坚韧不屈;“炯若德人颜更温”则形容了梅花的外表虽然冷峻,但却有一种内在的温暖和善良。
末联“至今往往入幽梦,梦去折花迎朝暾。”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这里的“幽梦”表示一种朦胧的美,暗喻着梅花的美丽令人陶醉;“梦去”则暗示了诗人在梦中与梅花共度时光;“折花迎朝暾”则形容了诗人在梦中向梅花敬献鲜花的景象。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尾联“寇来一炬半月红,伤心无处求朱门。”则是对当时局势的无奈感叹。这里的“寇来”指的是外敌入侵;“一炬”则表示了一场大火;“半月红”则形容了火光映照下的红色景象。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尾联“君知行乐不可缓,中圣友贤馀勿言。侍郎堂西腊前破,唤取我辈斟洼樽。”则是对朋友的劝诫与期许。这里的“君知行乐不可缓”表示诗人希望友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中圣友贤余勿言”则表示诗人希望友人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同时,“侍郎堂西腊前破”则是指某个地方的酒席被毁,但诗人仍然要与友人欢聚一堂。最后,“唤取我辈斟洼樽”则表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份难得的欢乐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赞美,不仅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和美丽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时代风气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