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陵阳接俊游,松萝崇好重绸缪。
青衿共处披黄卷,黑发相看到白头。
苕水卜邻方有志,青山埋玉竟难留。
飘零更觉亲朋少,东望新阡涕泪流。
【注释】
挽陈志行寺正:这是一首悼念陈志行的挽诗。
陵阳接俊游:陵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接俊游,意即结交名士。
松萝崇好重绸缪:松萝,松与萝两种植物,常比喻朋友或夫妻关系。
青衿共处披黄卷:青衿指读书人所戴的青色帽子;黄卷,指书卷。
黑发相看到白头:黑发,指青年时代;黑发相看到白头,意谓从年轻到老年,始终如一。
苕水卜邻方有志:苕水,指浙江苕溪。卜邻,选择邻居。这里用“苕水”代指友人的住处。
青山埋玉竟难留:青山,指坟墓所在之地。玉,用来形容陈志行人品高贵。
飘零更觉亲朋少:飘零,漂泊流离。亲朋,指亲友。
东望新阡涕泪流:新阡,指墓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陈志行的挽诗。陈志行为人正直,才学横溢,为人清介高洁,与作者交谊甚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陈志行的一生和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陈志行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联“昔日陵阳接俊游,松萝崇好重绸缪。”写陈志行与作者结识于陵阳。陵阳,今为黄山市屯溪区,古称黟县。陈志行与作者在此地结识。“松萝”喻友谊,表示两人情同手足。
颔联“青衿共处披黄卷,黑发相看到白头。”写陈志行生前与作者共同攻读经史,至老不渝。“青衿”指读书人的装束,“披黄卷”则形容他们勤奋学习的情景。此句表明他们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始终如一日地相互支持着对方的理想。
颈联“苕水卜邻方有志,青山埋玉竟难留。”写陈志行晚年隐居苕溪,与作者约定在此结庐而居。“青山埋玉”用来形容陈志行品德高尚,如玉一般纯洁无暇。然而,他最终还是未能留下自己的足迹,只能留在了青山之中。
尾联“飘零更觉亲朋少,东望新阡涕泪流。”写陈志行去世后,诗人更加感到亲朋好友稀少之痛。“飘零”形容自己漂泊无依,四处流浪。而“东望新阡”,则是指诗人站在坟前思念故友的场景。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陈志行的深情厚谊。它不仅描绘了陈志行的生活片段和与作者的深厚友谊,还表达了诗人对故友逝世的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慨万千。